对于经营者有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情况,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除依法规定予以处罚外,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处理侵权物品:
(一)收缴并销毁或者责令侵权人销毁尚未使用的侵权的包装和装潢;
(二)责令侵权人消除现存商品上侵权的商品名称、包装和装潢;
(三)收缴直接专门用于印制侵权的商品包装和装潢的模具、印板和其他作案工具;
(四)如果前三项措施不足以制止侵权行为,或者侵权的商品名称、包装和装潢与商品难以分离,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责令侵权人销毁侵权物品。
如果经营者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监督检查部门应当采取以下处罚措施:
(一)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二)没收违法所得;
(三)根据情节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四)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营业执照;
(五)如果销售伪劣商品构成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二)项规定,经营者擅自将他人知名商品特有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作相同或者近似使用,造成与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的行为。这里所说的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包括足以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
主要的行为包括:
(一)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
(二)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
(三)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
(四)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
成都市为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制定的反不正当竞争条例。该条例规定了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定义,明确了监督检查的职责,并鼓励社会监督。同时,详细列举了包括假冒注册商标、混淆知名商品、误导企业名称或姓名以及虚假表示商品质量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不正当竞争案件的管辖权确定方式。根据法律规定,应参照相关解释确定诉讼管辖法院。中级人民法院一般管辖不正当竞争民事第一审案件,而高级人民法院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可确定基层人民法院受理此类案件,特别是已经能够审理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的基层法院。
湖北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旨在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文章详细阐述了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定义,并明确了经营者必须遵守的义务。同时,也强调了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为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环境和
虚假宣传行为的定义、违法性、广告内容的类型以及法律责任。虚假宣传指经营者发布与实际内容不符的虚假信息,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和公认的商业准则,属于不正当竞争。广告内容类型包括商品特征、原料、来源、价格及企业情况等。虚假宣传行为需承担法律责任,包括停止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