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欺诈或胁迫:一方以欺诈或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2. 恶意串通:恶意串通行为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方利益。
3. 非法目的: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4.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合同行为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5. 违反强制性规定:合同违反法律或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拆迁补偿安置协议需包括拆迁当事人的单位、姓名以及经办人姓名,并需要经双方当事人签名盖章方可具有法律效力。
对于拆迁非出租房屋,拆迁人与被拆迁人签订协议;对于拆迁出租房屋,拆迁人应与被拆迁人以及房屋承租人签订协议。
(1) 拆迁补偿方式、货币补偿金额及支付期限。
(2) 安置用房的面积、标准和地点。
(3) 产权调换房屋的差价支付方式和期限。
(4) 搬迁期限、搬迁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
(5) 搬迁补助费和临时安置补助费或停产停业损失费的发放标准和支付方式。
(6) 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方式。
(7) 当事人约定的其他条款。
具体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内容可能因拆迁补偿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对于货币补偿方式,协议应主要包括补偿金额和搬迁期限;对于产权调换方式,协议应主要包括安置用房的结构、面积和地点,搬迁期限以及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
对于由拆迁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代管的房屋所订立的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书,必须经公证机关进行公证,即实行强制性公证。公证可以确保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内容真实合法,有助于消除被代管人对协议的疑虑。
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签订后,若被拆迁人或房屋承租人在搬迁期限内拒绝搬迁,拆迁人可以依法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期间,拆迁人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先予执行。
拆迁补偿的法律概念、法律依据、补偿方式以及相关的计算方式。拆迁补偿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进行,包括货币补偿、产权置换和结合型补偿。新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拆迁补偿进入民主化、多元化新时代,并引入了二次征询和申请评估复核制度。拆迁补偿计算涉及房
动迁过程中缺乏土地使用证的解决方法,包括配套商品房的产权归属和交易问题,个人房产开发中的替换房屋的土地证办理流程。同时介绍了房屋拆迁补偿的三种方式:产权调换、作价补偿以及两者的结合方式。
征地协议签订后补偿费用到账的时间,以及具体的拆迁补偿协议内容。协议包括拆迁房屋的现状、被拆迁人家庭情况、补偿方式、拆迁期限、补偿款项支付、违约责任和其他条款。在发布征地补偿公告之日起三个月内,补偿费用应到位。拆迁补偿协议涉及多方协商和达成一致的内容,
城市房屋拆迁的法律程序。从获得建设项目批准文件开始,到最终强制拆迁的过程,详细阐述了拆迁过程中需遵循的各项法律程序和步骤。包括获取政府批准文件、规划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拟定拆迁计划和方案,开设拆迁资金专用账户,申领拆迁许可证,发布拆迁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