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拆迁是一种由公法调整的上对下的法律关系,由代表国家行使公权力的具体行政机关主导;商业拆迁则是一种由私法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行政机关不得对这类拆迁行为进行干预。
在公益拆迁中,公众没有话语权,只能接受拆迁行为。然而,公益拆迁的进行应当以对公众进行合理补偿安置为必要条件。商业拆迁由于没有政治力量的参与,是一种纯粹的民事法律关系。公众有权决定是否同意拆迁行为的实施,并在补偿安置方面强调公众与开发商之间的自由议价。
区分公益拆迁与商业拆迁的关键切入点之一是法律依据的有无。公益拆迁的目的是防止地方政府与开发商联手以公共利益之名而实质为商业开发拆迁。因此,把握好公共利益,严格限制公益拆迁的目的条件,可以防止“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在实践中,一些地方政府以百姓“需为公益服务做出贡献”为名进行拆迁,需要对公益拆迁中“公益”的内涵进行仔细判断,以判断政府的行为是否合法合理。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规定,公益性拆迁的征收主体是市、县级人民政府,因此公益拆迁属于国家拆迁。
根据该条例第八条规定,为了保障国家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市、县级人民政府可以决定对房屋进行征收。这些情形包括国防和外交的需要、政府组织实施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业的需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旧城区改建的需要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公共利益的需要。
因此,公益拆迁是国家拆迁的一种形式,由市、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实施。
拆迁补偿的法律概念、法律依据、补偿方式以及相关的计算方式。拆迁补偿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进行,包括货币补偿、产权置换和结合型补偿。新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拆迁补偿进入民主化、多元化新时代,并引入了二次征询和申请评估复核制度。拆迁补偿计算涉及房
动迁过程中缺乏土地使用证的解决方法,包括配套商品房的产权归属和交易问题,个人房产开发中的替换房屋的土地证办理流程。同时介绍了房屋拆迁补偿的三种方式:产权调换、作价补偿以及两者的结合方式。
城市房屋拆迁的法律程序。从获得建设项目批准文件开始,到最终强制拆迁的过程,详细阐述了拆迁过程中需遵循的各项法律程序和步骤。包括获取政府批准文件、规划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拟定拆迁计划和方案,开设拆迁资金专用账户,申领拆迁许可证,发布拆迁公告
中国关于违法建筑是否可以强拆的问题。文中指出,根据我国的建筑法规,违章建筑是可以强拆的。相关部门在接到报告后会进行勘查,并依法律程序进行处理。同时,文章也探讨了违章建筑的认定和拆迁补偿问题,涉及区分违法建筑与违章建筑、不同违章建筑的情况以及土地使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