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拆迁安置房产生纠纷并向法院提起诉讼时,有一定的诉讼时效要求。具体而言,行政诉讼的起诉时效一般为6个月,而民事诉讼的起诉时效为3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除法律另有规定外。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起点是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如果超过二十年,人民法院将不予保护,但在特殊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时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五条的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应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提起诉讼。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需要注意的是,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
与普通的商品房相比,购买拆迁安置房存在较大的交易风险。以下是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按照政策规定,卖房者在取得房产证之日起五年后才能将房屋过户给买房者。在这五年时间里,房价的走势难以预料。如果房价大幅上涨,卖房者可能会违约将房屋再次卖给出价更高的买方。
在城市扩展过程中,一些新建成的拆迁安置房可能再次面临拆迁。此时,拆迁部门支付的补偿金往往高于拆迁安置房的交易价格,引发买卖双方对拆迁补偿金分配的争议。法律上,拆迁补偿款仍属于卖方。因此,卖方在收取购房款后仍有权利获得拆迁补偿款。
交易时间过长,可能引发许多不可预见的因素导致纠纷。例如,如果在过户前卖房人去世,继承人对买卖合同产生争议,买方不得不与从未谋面的继承人进行交涉。解决问题可能需要通过诉讼,但无法预测诉讼所需时间,买方也无法取得房屋产权证。此外,国家税收、信贷等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也会导致买卖双方重新评估交易的得失。
拆迁补偿的法律概念、法律依据、补偿方式以及相关的计算方式。拆迁补偿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进行,包括货币补偿、产权置换和结合型补偿。新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拆迁补偿进入民主化、多元化新时代,并引入了二次征询和申请评估复核制度。拆迁补偿计算涉及房
动迁过程中缺乏土地使用证的解决方法,包括配套商品房的产权归属和交易问题,个人房产开发中的替换房屋的土地证办理流程。同时介绍了房屋拆迁补偿的三种方式:产权调换、作价补偿以及两者的结合方式。
城市房屋拆迁的法律程序。从获得建设项目批准文件开始,到最终强制拆迁的过程,详细阐述了拆迁过程中需遵循的各项法律程序和步骤。包括获取政府批准文件、规划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拟定拆迁计划和方案,开设拆迁资金专用账户,申领拆迁许可证,发布拆迁公告
中国关于违法建筑是否可以强拆的问题。文中指出,根据我国的建筑法规,违章建筑是可以强拆的。相关部门在接到报告后会进行勘查,并依法律程序进行处理。同时,文章也探讨了违章建筑的认定和拆迁补偿问题,涉及区分违法建筑与违章建筑、不同违章建筑的情况以及土地使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