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补偿方式: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一条的规定,被征收人可以选择货币补偿或房屋产权调换。如果选择房屋产权调换,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提供用于产权调换的房屋,并与被征收人计算、结清被征收房屋价值与用于产权调换房屋价值的差价。
2.确定安置补偿内容: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五条的规定,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应当就补偿方式、补偿金额和支付期限、用于产权调换房屋的地点和面积、搬迁费、临时安置费或者周转用房、停产停业损失、搬迁期限、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等事项,订立补偿协议。
3.签订补偿协议:在双方协商一致后,签订补偿协议。补偿协议的内容应包括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违约责任的处理办法等。一旦补偿协议订立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协议约定的义务,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提起诉讼。
1.特殊性和风险:拆迁安置房与一般的商品房不同,其安置对象是特定的动迁安置户,受到法律、法规和政府政策的约束。购买时需要注意土地性质和政策规定,以及是否需要补缴土地出让金和税费等。
2.共有人签字:如果拆迁安置房的安置对象是多人,购房人在订立合同时需要确保所有被安置人都签字,以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应该要求出售方全体共有人亲自签名,避免由某一个共有人代签姓名,以减少法律风险。
3.不确定因素过多:拆迁安置房的购买过程中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由于订立协议到房屋交付的时间较长,中间可能会发生变化。此外,当房价上涨时,卖方可能会将房屋卖给出价更高的买方。购买者无法从买卖合同中获得充足的保障。根据《物权法》的规定,房屋的所有权取决于过户情况。
建议在拆迁安置房购买合同中明确约定双方办理产权过户的时间和违约责任的处理办法。购买者应该熟悉相关政策,并了解购房的知识和程序。同时,查询房屋的产权资料和土地性质等情况后再做决定,以降低风险。
如何审查房屋拆迁补偿协议。在签订协议时,需要明确违约责任和合同履行程序,并注意避免先行拆迁设备和厂房而后变更项目规划导致损失的情况。审查合同应注意是否存在不利因素和不公平条款,特别是付款条件。此外,办理房屋拆迁协议公证时,需注意房屋产权人已死亡的情况
房屋征收过程中对承租人权益的保障措施,包括临时安置补偿、搬迁补偿等费用的保障。市、县级人民政府在征收房屋时需给予被征收人相应补偿,包括房屋价值、搬迁和临时安置等补偿,并制定补助和奖励办法。征收拆迁程序包括前期洽谈、现场勘察、签订评估合同、制定工作计划
拆迁安置房的买卖问题。拆迁安置房在取得产权登记和房屋所有权证后,可以进行上市交易。但需注意过户时限,超过规定时限无法办理过户手续。法律依据规定,房地产转让需签订书面合同,提交相关文件并缴纳税费,最后办理房屋权属登记手续。购买拆迁安置房需慎重考虑。
农村拆迁征地补偿的撤销和分配问题。补偿应当与市价相当,基于征收决定合法性及详细研究。若征收决定违法或补偿不当,可撤销。征地补偿费归集体组织所有,包括土地补偿、农作物补偿和安置费用等,农户或安置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得到相应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