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为了减轻深度贫困户的负担,各级政府要增加危房改造资金投入。根据农户的贫困程度、房屋危险程度和改造方式等因素,制定分类补助标准,并倾斜支持深度贫困户。同时,鼓励社会力量资助,推动志愿者帮扶和村民互助。对于纳入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范围的,可以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构建多渠道的农村危房改造资金投入机制。(二)推广低成本改造方式
加固改造是解决农民住房安全问题最有效的低成本措施之一,可以有效避免因建房而致贫返贫。各地应制定鼓励政策,加大推广力度,引导农户优先选择加固方式改造危房。改造过程中,要按照消除直接危险、提高房屋整体强度的要求,科学实施,确保质量安全。原则上,C级危房必须进行加固改造,鼓励具备条件的D级危房进行除险加固。此外,还鼓励通过统建农村集体公租房、修缮加固现有闲置公房、置换或长期租赁村内闲置农房等方式,解决自筹资金和投工投料能力极弱深度贫困户的住房安全问题。同时,要充分调动农户的积极性,通过投工投劳和互助等方式降低改造成本,并鼓励使用当地建材,建设造价低、功能好的农房。(三)为贫困户建房提供便利
县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应主动协调组织主要建材的采购与运输,降低贫困户危房改造成本。同时,要向农户推荐培训合格的建筑工匠或施工队伍,并指导双方签订协议。对于无启动资金的特困户,应积极协调施工方,采取垫资建设等方式帮助其改造危房。对于确有困难且有统建意愿的农户,应帮助其选择有资质的施工队伍进行统建。对于政府组织实施加固改造,以及统建集体公租房等兜底解决特困户住房的情况,可以在明确改造标准、征得农户同意并签订协议的基础上,将补助资金直接支付给施工单位。(一)防止补助资金拨付不及时、挤占挪用和滞留
县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应及时组织竣工验收,并将验收合格达到补助资金拨付条件的农户名单提供给财政部门。县级财政部门应严格执行《中央财政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确保补助资金在竣工验收后30日内足额拨付到户,并严禁以任何形式挤占挪用和滞留补助资金。补助资金的拨付情况应纳入绩效评价考核内容。(二)防止套取骗取、重复申领补助资金及基层工作人员的不正当行为
中央下达的4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必须在危房改造台账范围内进行分配。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应落实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公开危房改造任务分配结果和改造任务完成情况。省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应建立畅通的反映问题渠道,公布举报电话并及时调查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应积极配合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开展专项检查,查实问题并追究责任。此外,还应加大警示教育宣传力度,定期通报相关问题及处理结果。(三)防止虚报改造任务
应严格执行“一户一档”的农村危房改造农户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改造信息包括改造前、改造中及改造后照片全部录入信息系统。同时,要加强对信息系统中已录入信息的管理和检查,及时整改错误和重复信息。并设定抽查比例下限,实地检查工程实施情况,严肃处理弄虚作假、虚报改造任务的行为。(四)防止做表面文章
农村危房改造的目的是解决住房安全问题,改造后的房屋必须符合农村危房改造抗震安全基本要求。禁止将补助资金单纯用于与提升住房安全性无关的粉刷、装饰等用途。对于已享受过农村危房改造补助但住房安全性未达到要求的情况,各地应自筹资金解决其住房安全问题,并追究违反农村危房改造竣工验收规定的责任。棚户区改造中的房屋征收问题。棚户区改造是中国政府为改造城镇危旧住房而推出的一项工程。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根据相关规定包括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搬迁和临时安置的补偿以及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农村集体土地征收与补偿也明确了相关标准。针对危房棚户区的改造
租客在房屋拆迁中的权益保护问题。包括搬迁义务和补偿、房东的责任和补偿、房东的告知义务和违法出租,以及租客应采取的维权措施。租客应保留相关证据以便协商补偿,房东应对承租人的损失进行补偿,并告知房屋可能被拆迁的信息。租客可通过解除租赁协议、重新订立租赁合
农村和城郊房屋拆迁时,院落、围墙和地上附着物的补偿问题。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评估办法》,院落和空地的补偿数额需由评估机构评估,补偿应公平公正,不低于市场价。涉及部门包括国土资源局、乡镇政府、拆迁办和村委会等,各自负责征地公告、补偿方案公告、签订拆
高速公路拆迁房屋的补偿标准。文章详细列出了不同性质的土地拆迁补偿的具体金额,包括耕地、基本农田、林地及其他农用地、工矿建设用地、村民住宅等。并介绍了征地工作程序,包括告知征地情况、确认征地调查结果、组织征地听证和签订征地补偿协议等。具体的拆迁赔偿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