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非农建设用地:对于将承包地用于非农建设的行为,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应依法对承包方进行处罚。
2. 永久性损害:如果承包方对承包地造成了永久性损害,发包方有权制止该行为,并有权要求承包方赔偿由此造成的损失。
1. 不得改变土地所有性质和农业用途:任何涉及土地权属和用途的变更,都应按照法律规定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
2. 农用地转建设用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情况,应当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1. 占有承包的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土地承包人有权从集体组织取得一定数量、质量和位置的土地以及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水面,这是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
2. 使用承包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土地承包人有权独立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3. 收取承包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收益:土地承包人有权收取承包土地或其他生产资料的收益,并取得依约定数额向发包人支付收益后所余收益的所有权。公民个人的承包收益可以继承。
4. 转让承包经营权:土地承包人有权转让承包经营权,转让收益归承包人所有。
5. 使用集体组织所有的农林设施:承包人有权按集体组织规定的制度使用集体组织所有的农林设施,如灌溉设施、农机具等。
6. 征收补偿:土地承包人在土地被征收时,有权依法获得相应的补偿。
1. 妥善使用承包的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承包人不得在承包土地上盖房、建窑、建坟,不准进行掠夺性经营。承包人还应根据土地的条件,合理使用土地,保存、改良土地,提高地力。
2. 交付承包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收益:承包人应按照承包合同规定的数额向集体组织交付承包土地或其他生产资料的收益。
3. 承担风险:承包人独立承担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风险,除非发生不可抗力导致无法交付约定数额的承包收益,其他各种风险由承包人自己承担。
4. 接受集体组织的监督和干涉:承包人应接受集体组织对其生产经营活动的合法监督和干涉。如果承包人连续两年弃耕抛荒,发包人有权终止承包合同,收回耕地。
土地发证机关的相关知识。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的土地使用证发证机关分别是县级或市级土地管理部门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需向相应机关提出土地登记申请,经过核实后,政府将颁发土地使用权证书。
须经户主签字才有效。签订流转合同后,需要到乡镇人民政府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进行登记,不登记的合同也无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承包土地的农业用途,流转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不得损害利害关系人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流转面积较大的,可
擅自改变承包土地农业用途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六十三条规定,承包方违法将承包地用于非农建设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承包方给承包地造成永久性损害的,发包方有权制止,并有权要求承包方赔偿由此造成的损失。
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尊重农民的土地流转主体地位,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流转,也不能妨碍自主流转。按照完善管理、加强服务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