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征地拆迁 > 土地征收 > 征地补偿 > 村委会挪用征地补偿款应承担什么罪

村委会挪用征地补偿款应承担什么罪

时间:2024-08-18 浏览:3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54881
有些地方的村委会也会做出挪用村民征地补偿款的情况,因为村民征地补偿款可能是先发到村委会的账号中,再由村委会下发给村民。面对这种情况村民肯定是要维权,那么,村委会挪用征地补偿款应承担什么罪?手心律师网小编给出下面意见。

村委会挪用征地补偿款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侵占罪、挪用罪、贪污罪等。

侵占或挪用征地补偿费的定义

侵占或挪用征地补偿费是指单位或个人将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农民个人所有的青苗补偿费和地上附着物补偿费据为己有或挪作他用的行为,包括巧立名目、假借各种名义或以弄虚作假的手段侵占、挪用征地补偿费。

法律规定

《物权法》第42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贪污、挪用、私分、截留、拖欠征收补偿费等费用。《土地管理法》第79条规定,侵占、挪用被征收土地单位的征地补偿费用和其他有关费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行政机关侵占、截留、挪用被征收土地单位的征地补偿费用和其他有关费用的,对有关责任人员,根据情节给予记大过、降级、撤职或开除处分。

按照《刑法》第271条、272条的规定,对于侵占、挪用征地补偿费的一般主体,即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追究侵占罪和挪用资金罪的刑事责任。按照《刑法》第382条、383条、384条的规定,对于侵占、挪用征地补偿费的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追究贪污罪和挪用公款罪的刑事责任。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侵占、挪用征地补偿费的适用贪污罪和挪用公款罪。

村委会不发征地补偿款需要怎样解决

这种情况对方是严重违法的。具体要结合当地的具体拆迁补偿政策,结合房子的具体状况。如果在拆迁过程中遇到强拆,不合理补偿,不按时补偿等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谈判

找专业律师通过谈判,与相关方进行协商和解决争议。

政府信息公开

要求政府公开相关信息,确保透明度和公正性。

行政复议

可以向行政机关提起复议申请,要求重新审查决定。

行政诉讼

如行政复议未能解决问题,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媒体曝光

可以通过媒体曝光问题,引起社会关注和舆论压力,促使相关方解决问题。

一般征地补偿,只要户口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以集体所有土地为生产资料,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员。现在生活在农村,在企业打工的也算在被征地农民范畴的。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村委会不发放土地补偿金的,可通过乡镇政府责令改正。如有侵占、挪用的可追究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广东省征地补偿保护标准

    广东省征地补偿保护标准,按四类、五类、六类区片区范围分别给出了详细的补偿标准,包括耕地、园地、林地、养殖水面和未利用地的补偿费用。同时明确了补偿标准仅包含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青苗及地上附着物补偿费用另按地方政府规定执行。该标准旨在保护被征收农民的

  • 出嫁女、大学生、现役军人是否有权获得土地征收补偿款?

    出嫁女、大学生、现役军人等是否享有土地征收补偿款的权利问题。依据我国法律规定,这些人若在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时具有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则可主张征地补偿款。补偿款主要包括土地补偿费、青苗补偿费、附着物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但具体分配办法可能受地方性法

  •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批复广东省征地补偿保护标准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对广东省征地补偿保护标准的批复,公布了韶关市武江区征地补偿的具体标准,包括五类区片和六类区片的补偿标准。补偿标准包括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并强调了补偿原则,确保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同时提醒被征收人注意补偿标准仅为土地补偿和安置

  • 如何维权当征收补偿不合理

    如何维权当征收补偿不合理的问题。当对国家的征用农村土地方案有异议时,应在法定期限内向相关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异议,并提供征地补偿和安置方案的异议。部门会审议这些异议,并安排听证会如果需要的话。如果方案确实需要修改,将根据相关法规和批准方案进行修改。

  • 广东省征地补偿保护标准
  • 租赁土地被征用后土地使用权人能否获得补偿
  • 村委会提留征地补偿款怎么办
土地征收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