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政策性搬迁或处置收入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118号)的规定,针对企业因政府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性原因需要整体搬迁或处置相关资产而取得的搬迁补偿收入或处置相关资产而取得的收入,以及通过市场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转让收入,应按照以下方式进行企业所得税处理:
企业根据搬迁规划,在异地重建后恢复原有或转换新的生产经营业务时,可以使用搬迁或处置收入购置或建造与搬迁前相同或类似性质、用途的固定资产和土地使用权,或对其他固定资产进行改良,或进行技术改造,或安置职工。对于这些支出,企业可以将其扣除后的余额计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
如果企业没有计划或立项报告来重置或改良固定资产、进行技术改造或购置其他固定资产,那么企业应将搬迁收入加上各类拆迁固定资产的变卖收入,减去各类拆迁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和处置费用后的余额计入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从而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企业利用政策性搬迁或处置收入购置或改良的固定资产,可以按照现行税收规定计算折旧或摊销,并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企业从规划搬迁次年起的五年内,其取得的搬迁收入或处置收入不计入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如果企业在五年期内完成搬迁,那么企业的搬迁收入将按照上述规定进行处理。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取得被征用房屋补偿费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的批复》(国税函〔1998〕428号)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城镇房屋拆迁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5〕45号)的规定,被征收人个人在城市发展规划中,根据国家有关城镇房屋拆迁管理办法规定的标准取得的拆迁补偿款属于补偿性质的收入,无论是现金还是实物(房屋),都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新《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规定的行政诉讼范围,包括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行政许可等十二种情况不服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具体内容。该法规定了详细的诉讼范围,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
农民朋友遭遇“以租代征”后的维权方式。文章指出,如果与政府部门签订了无效的土地租赁合同,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确认其无效并要求返还土地。若被政府部门强行占地,可提起行政诉讼。文章还阐述了行政侵权的定义和性质,并通过案例分析指出占用土地行为属于行政侵权行为
代征地的性质,包括其定义、费用事项等。代征地是指城市建设工程中代征的公共用地,涉及征地土地使用权性质、项目来源和费用确定方式等。代征地费用按建筑面积和土地面积计算,包括依据地块现状建筑面积、土地面积、整个建设项目征地拆迁费用等来确定。此外,还存在一些
依据《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来评定工业用地征收补偿标准的合理性问题。文中指出出让工业用地时需遵循该标准确定土地使用权出让价格的最低控制标准,必须采用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并严格执行不得低于最低价标准。同时,针对不同情况的项目用地、出让年期和租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