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拆迁期间拆迁部门与被拆迁人不能达成拆迁补偿协议,征收部门可以作出征收补偿决定,对补偿决定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诉讼,但不能提起民事诉讼。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六条
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在征收补偿方案确定的签约期限内达不成补偿协议,或者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不明确的,由房屋征收部门报请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按照征收补偿方案作出补偿决定,并在房屋征收范围内予以公告。
补偿决定应当公平,包括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的有关补偿协议的事项。
被征收人对补偿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1、审查签订拆迁协议的主体资格。
签订补偿协议一定是具有法人资格的拆迁人,如果主体不明或者不正确,那么被拆迁人将面临补偿款难以实现的风险。
2、协议的主要条款内容要明确。
第一、补偿款的总金额及各项补偿内容的具体明细。
第二、补偿款的支付时间及支付方式。
第三、安置房、安置土地的面积及具体位置、土地性质,因为地理位置决定了土地的区位价值,土地性质是住宅、工业还是商业也直接决定土地的价值,如果双方在合同中没有明确的约定,在实际履行中很容易产生纠纷。
第四、如果签订补充协议,补偿协议上的内容必须合法,与主合同条款不冲突,如果对主合同有重大改动,须明确约定以补偿协议约定为准。
3、约定违约责任。
明确违约责任可更好对于拆迁方不履行协议时采取有效救济,从而更好督促拆迁方履行义务。
4、明确约定协议履行的程序。
法律有明确规定拆迁工作应遵循先补偿后搬迁,但是在现实中很多拆迁方急于让被拆迁方搬出,有些在补偿协议签订后就让其搬出,甚至有些在签订过程中就要求限期搬出,而这些做法都是不合理。
5、审查拆迁补偿协议是否存在不公平的条款。对于付款方式是否有限制,是否给被拆迁方施加过多负担等。
6、拆迁房屋管理部门代管的房屋所订立的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书必须经公证机关公证,这是强制性规定,也就是没有公证的协议没有效力。
甲方村与乙方公司之间关于土地征用的拆迁补偿协议。协议内容包括土地信息、征地补偿费用、用地手续办理、文件提供和协议份数等。双方经协商一致,达成了一致意见并共同遵守执行。
签订房屋拆迁协议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了解拆迁人和被拆迁人的详细信息、掌握拆迁计划内容以及明确征收补偿方式等。当政府不履行协议时,被拆迁者可以采取行动应对,如提起行政诉讼、申请行政复议或协商解决方案等。涉及法律问题时,建议寻求专业律师的法律咨询意见。
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或者拆迁人、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达不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就拆迁纠纷补偿安置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并告知当事人可以按照《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十六条的规定向有关部门申请裁决。因此,拆迁人和被拆迁人一旦达成拆迁
对拆迁人与被拆迁或者拆迁人,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达不成拆迁安置协议,就补偿安置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并告知当事人可以按照《拆迁条例》向有关部门申请裁决。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是被拆迁人的,由同级人民政府裁决。裁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