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拆迁矛盾的核心问题是拆迁补偿标准与市场价格脱节。一些地方政府通过拆迁人申请,物价、国土、建设三部门联合下文的方式,代替房屋拆迁市场主体的自由选择,单方确定补偿标准。结果导致补偿价格与市场价格相差甚远,被拆迁人获得的补偿价远远低于同地段商品房售价,甚至低于同地段的二手房价,给被拆迁人购房带来经济负担。
近年来,土地使用权出让价、商品房价格和二手房价格不断上涨,而各地政府制定的补偿标准却多年停滞不动,给被拆迁人造成巨大的利益损失。
现行的法律法规对被拆迁人的土地使用权没有明确补偿规定,拆迁补偿只补偿被拆迁人的地上建筑物,而其土地使用权没有得到应有的补偿。被拆迁人因土地使用权的丧失而导致的损失,仅以房屋补偿名义是难以完全涵盖的。
以“公共利益”为名行商业拆迁之实,加剧了房屋拆迁矛盾。《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对拆迁项目的公益性和商业性没有明确区分,偏重于对开发商利益的保护,导致被拆迁人的利益要求得不到有效维护。一些地方政府以个人利益要服从“公共利益”为由,非法介入商业性目的的强制拆迁。
现行法律对“公共利益”的内涵没有具体明确规定,导致在实际拆迁工作中,政府的强制性拆迁行政权力被扩大化。一些地方政府以“公共利益”为幌子,借助政府的公共权力,侵害被拆迁人的私有财产权。
一些地方政府对安置房源的紧缺和地段偏远问题没有足够重视。在房屋拆迁过程中,存在着拖欠、挪用、滞留安置资金以及安置滞后现象。尤其是安置房源紧缺,擅自抬高回迁房价,导致被拆迁人和房屋承租人的居住安置面临严重困境。
低收入、低补偿的被拆迁人在拿到有限的拆迁补偿费后,只能选择迁移到地价相对便宜的城市边缘居住。被拆迁人居住地的“城市边缘化”使得被拆迁人的生存成本增加,谋生手段需要重新开始,交通、购物、子女入学等问题成为难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被拆迁人生活水平下降。
一些城市的“旧城改造”已成为被拆迁人的噩梦。老城区是贫困人群相对集中的地方,存在一定数量的小户型房屋和违章房屋。这部分被拆迁人在拆迁前还能够维持基本的生存条件,但拆迁后将使这些家庭住房更加困难,生活更加贫困。
甲方村与乙方公司之间关于土地征用的拆迁补偿协议。协议内容包括土地信息、征地补偿费用、用地手续办理、文件提供和协议份数等。双方经协商一致,达成了一致意见并共同遵守执行。
签订房屋拆迁协议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了解拆迁人和被拆迁人的详细信息、掌握拆迁计划内容以及明确征收补偿方式等。当政府不履行协议时,被拆迁者可以采取行动应对,如提起行政诉讼、申请行政复议或协商解决方案等。涉及法律问题时,建议寻求专业律师的法律咨询意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以下情况的二手房是不能买卖的:未取得房屋所有权证的房屋;只取得使用权的房屋;被鉴定为危房的房屋;在农村集体土地上兴建的房屋;已被列入拆迁公告范围的房屋;存在所有权纠纷的房屋;法律限制交易的房屋。
拆迁一般是以货币补偿金额或者产权调换,依照法定程序,通过对被拆迁人房屋的产权价值进行评估,之后再以新建房屋的产权予以价值的等价置换。货币补偿金额包括被拆迁集体土地住宅房屋补偿价和宅基地土地所有权区位补偿价。第十八条 征收个人住宅,被征收人符合住房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