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拆迁矛盾的核心问题是拆迁补偿标准与市场价格脱节。一些地方政府通过拆迁人申请,物价、国土、建设三部门联合下文的方式,代替房屋拆迁市场主体的自由选择,单方确定补偿标准。结果导致补偿价格与市场价格相差甚远,被拆迁人获得的补偿价远远低于同地段商品房售价,甚至低于同地段的二手房价,给被拆迁人购房带来经济负担。
近年来,土地使用权出让价、商品房价格和二手房价格不断上涨,而各地政府制定的补偿标准却多年停滞不动,给被拆迁人造成巨大的利益损失。
现行的法律法规对被拆迁人的土地使用权没有明确补偿规定,拆迁补偿只补偿被拆迁人的地上建筑物,而其土地使用权没有得到应有的补偿。被拆迁人因土地使用权的丧失而导致的损失,仅以房屋补偿名义是难以完全涵盖的。
以“公共利益”为名行商业拆迁之实,加剧了房屋拆迁矛盾。《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对拆迁项目的公益性和商业性没有明确区分,偏重于对开发商利益的保护,导致被拆迁人的利益要求得不到有效维护。一些地方政府以个人利益要服从“公共利益”为由,非法介入商业性目的的强制拆迁。
现行法律对“公共利益”的内涵没有具体明确规定,导致在实际拆迁工作中,政府的强制性拆迁行政权力被扩大化。一些地方政府以“公共利益”为幌子,借助政府的公共权力,侵害被拆迁人的私有财产权。
一些地方政府对安置房源的紧缺和地段偏远问题没有足够重视。在房屋拆迁过程中,存在着拖欠、挪用、滞留安置资金以及安置滞后现象。尤其是安置房源紧缺,擅自抬高回迁房价,导致被拆迁人和房屋承租人的居住安置面临严重困境。
低收入、低补偿的被拆迁人在拿到有限的拆迁补偿费后,只能选择迁移到地价相对便宜的城市边缘居住。被拆迁人居住地的“城市边缘化”使得被拆迁人的生存成本增加,谋生手段需要重新开始,交通、购物、子女入学等问题成为难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被拆迁人生活水平下降。
一些城市的“旧城改造”已成为被拆迁人的噩梦。老城区是贫困人群相对集中的地方,存在一定数量的小户型房屋和违章房屋。这部分被拆迁人在拆迁前还能够维持基本的生存条件,但拆迁后将使这些家庭住房更加困难,生活更加贫困。
拆迁补偿协商不一致时的法律诉讼程序。当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无法达成一致时,将报请政府作出决定并公告。被征收人对征收补偿决定不服,可提起行政诉讼。同时,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具有法律效力,但存在重大误解、显失公平及欺诈胁迫等情况下可撤销或变更。
应对房屋拆迁纠纷的不同处理方式。首先,当拆迁双方无法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时,可以向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申请裁决,如不满裁决可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诉讼。其次,在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后,如发生纠纷,应通过司法或仲裁途径解决。若采取仲裁方式,需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
村委会盖章的拆迁协议是否有效的问题,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协议内容、村委会权限、签订程序等。同时,文章还涉及店面拆迁租客是否有赔偿的问题,这取决于租赁合同、租客投入、拆迁政策等。另外,还提及了房屋征收补偿服务中心的待遇情况,包括薪资、福利和职业发展机会
当政府不履行房屋拆迁协议时,被拆迁者可以采取的措施。被拆迁者可以通过提起行政诉讼、申请行政复议或协商解决方案来应对。在签署拆迁协议过程中,被拆迁者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程序规范,包括采用标准化协议文本、明确关键内容、及时备案和办理公证等。若政府违约,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