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征地拆迁 > 征地拆迁纠纷 > 强制拆迁 > 强拆有法定程序吗

强拆有法定程序吗

时间:2024-08-04 浏览:2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55233
我们知道随着国家政策的改变,很多时候会遇到拆迁的问题,这个是政府决定的,但是很多时候群众拒绝拆迁,那么政府是可以强拆的,那么强拆的话有法定程序吗?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解释一下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于大家有帮助。

行政强制拆除的法定程序

城市规划区内违建行政强制拆除程序

根据城乡规划法、行政强制法等法律规定,城市规划区内违建行政强制拆除的程序如下:

  1. 违建认定:相关部门对违建进行认定。
  2. 责成程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做出责令限期拆除处理决定。
  3. 公告和送达:责令限期拆除处理决定公告并送达相关当事人。
  4. 行政复议或诉讼:当事人可以进行行政复议或提起诉讼。
  5. 复议或诉讼结果:行政复议维持责令拆除决定或诉讼败诉,或当事人不提起复议或诉讼,且不自行拆除(三个月届满)。
  6. 强制执行决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作出强制执行决定。
  7. 送达:强制执行决定送达相关当事人。
  8. 行政复议或诉讼:当事人可以进行行政复议或提起诉讼。
  9. 复议或诉讼结果:行政复议维持强制拆除决定或诉讼败诉,或催告当事人(一般为10天)。
  10. 强制拆除:进行强制拆除。

乡、村庄规划区内违建行政强制拆除程序

根据城乡规划法、行政强制法等法律规定,乡、村庄规划区内违建行政强制拆除的程序如下:

  1. 违建认定:相关部门对违建进行认定。
  2. 责令程序:乡、镇政府作出责令限期拆除处理决定。
  3. 公告和送达:责令限期拆除处理决定公告并送达相关当事人。
  4. 行政复议或诉讼:当事人可以进行行政复议或提起诉讼。
  5. 复议或诉讼结果:行政复议维持责令拆除决定或诉讼败诉,或当事人不提起复议或诉讼,且不自行拆除(三个月届满)。
  6. 强制执行决定:乡、镇政府作出强制执行决定。
  7. 送达:强制执行决定送达相关当事人。
  8. 行政复议或诉讼:当事人可以进行行政复议或提起诉讼。
  9. 复议或诉讼结果:行政复议维持强制拆除决定或诉讼败诉,或催告当事人(一般为10天)。
  10. 强制拆除:进行强制拆除。

强拆的法律依据

强拆的相关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法规:

  1.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该条例规定了市、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建设活动的监督管理,并对违反城乡规划进行建设的进行处理。
  2. 《物权法》第四十二条:根据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征收时,应当给予相应的补偿,保障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

根据以上法律依据,强拆行为必须依法进行,并且需要保障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强制拆迁的时效性问题

    强制拆迁的时效性问题,包括公民不服强制拆迁决定后提起行政诉讼的时间限制以及强制拆迁的条件。对于强制拆迁,必须以补偿决定为前提,同时满足其他条件如作出裁决并送达当事人、超过规定搬迁期限未搬迁等。被征收人需知道法律时效,在法定期限内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诉讼

  • 在明律师:违法强拆来袭有无预警先兆?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本文所述仅限于“违法强拆”情形。对于合法的违建强拆或司法强拆,不存在预警、先兆一说,因为“合法”即意味着实体和程序上的符合法律规定,那么被征收人自会在法定的时间节点上收到来自行政机关的相应通知、文书,哪天拆你会写得清清楚楚。只有对于

  • 私自强拆可以是侵权行为吗

    可见如未履行法定征收程序给予强制执行的拆迁案件均应进入司法审查程序,如构成犯罪应予以刑事立案。非法强拆不仅造成了“被征收人”财物的毁损,也给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形象严重抹黑,有些在地区甚至全国都造成了恶劣影响。由此可见非法执行强拆者应以故意毁坏财物罪追

  • 国家规定的强拆程序是怎样的

    关于强制拆除的程序,目前相关的配套性规定尚不健全,依据城乡规划法、行政强制法等法律规定,其必经程序大体如下:。这种强拆行为不仅损害了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也影响了社会和谐。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了,在确定要被征收土地之后,相关部门必须要对被征收人出

  • 养殖场强拆程序是怎样的
  • 强拆房屋是否构成刑事犯罪
  • 公司组织强拆构成犯罪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