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必要性是什么
1.实现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的需要。我国农村目前实行的人人有份式的土地占有方式,阻碍了现代化生产方式的利用,只能停留在过去古老的耕作方式上,这与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的要求不相适应。
2.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承包责任制虽然保证了农民最低的生存保障,但我国目前这种农业生产方式效率低下,并不能让农民富起来,建立流转制度让有条件的地区土地适当集中,发展规模经营,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率。
3.促进城市化,降低农业人口比例的需要。在土地不能流转的情况下,农民被束缚于土地上,即使有合适的脱离农业生产的机会,也往往没有合适的方式处置承包土地而产生后顾之忧,这样就不利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不利于降低农业人口的比例。
土地经营权流转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是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制约着土地流转的健康发展。
二是管理组织不健全,阻碍了土地流转的顺利进展。
三是政策措施不配套,难以调动经营者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
四是部分农民的恋土观念,抑制了土地流转的进程。
解决办法:
一要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土地经营权流转是发展效益农业的基础环节,是农业经营体制创新的重要内容。
二要积极引导,加大扶持。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政策性强,牵涉面广,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三要坚持原则,积极推进。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为根本目标,按照“稳制活田、三权(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离、自主自愿,形式多样,市场契约,政府保障,加强管理,稳步推进”的方针,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
四要健全组织,强化服务。土地经营权流转不仅要有制度上的创新,更应有系统而完备的组织保障。要通过县(市、区)、乡镇、村逐级建立起与土地经营权流转相配套的服务管理组织,为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提供组织保障。
五要加强管理,规范行为。各县(市、区)都要制订建立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的相关政策和措施,积极支持和鼓励土地经营权向农业种养大户、工商业主、经营能人流转。严格保护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禁止任何部门在土地经营权流转过程中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对通过流转获得土地经营权的经营大户,在政策上予以优惠,扶持大户发展生产,帮助他们解决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创造良好的生产氛围,以使他们能提高效益,增加收入。
在制订土地流转政策措施时,尤其要注意规范流转行为,做到规范流转程序: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必须经农户自愿提出申请,自愿签订流转合同,村级流转服务组织审核同意,乡级流转服务组织批准并依法鉴定三个环节;规范合同内容:明确合同主体,明确经营权流转的土地状况、违约责任以及解决争议方式等,要制订土地流转示范合同;规范事后监督:特别是做好土地经营权流转后的动态管理,要加强流转合同的档案管理,对流转中形成的合同、协议等要及时装订成册,整理归档。做好对流转合同履行情况的监督,以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害。同时协调和化解土地流转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纠纷,保证和促进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工作的顺利进行。
机动地的定义、作用以及管理问题。机动地是土地承包过程中为解决人地矛盾和减少承包地调整次数而保留的土地形式,由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或招标承包经营。但机动地管理存在混乱,存在的问题包括机动地预留面积过大、发包不公平等。根本原因是人们对机动地的本质作用缺乏
土地互换纠纷的判定问题,指出发生争议应按照法律进行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可进行调解、仲裁或诉讼。同时,阐述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方式和合同要求,强调互换是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一种合法方式。文章还讨论了互换土地行为的效力和承包期内的土地要回权。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定义、主体、法律保护、特征以及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公民或集体对集体所有或国家所有的土地进行承包经营的权利,受法律的保护。其特征在于其客体是特定的土地或自然资源,承包期限由合同约定,且其性质是一种与债权不同的新型物权。
甲、乙双方基于平等协商原则,依照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互换事宜。文章详细列出了互换土地的标的、期限、双方权利义务关系、流转合同到期后地上附着物及相关设施的处理、交付土地的时间、违约责任、其他约定等内容,并约定了合同生效的条款和相关补充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