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监事是公司中的常设监察机关成员,也被称为“监察人”。他们负责监察公司的财务状况、高级管理人员的职务执行情况,以及其他公司章程规定的监察职责。在中国,由监事组成的监督机构被称为监事会,是公司必备的法定监督机关。
根据我国《公司法》第117条规定,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兼任监事。
根据我国《公司法》第216条,高级管理人员的定义包括公司的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和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人员。
由于公司的财务负责人属于高级管理人员,因此,公司的财务负责人不能同时担任公司的监事。
根据我国《公司法》第53条,监事会和不设监事会的公司的监事行使以下职权:
监事有权检查公司的财务状况。
监事有权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的行为进行监督,并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公司章程或股东会决议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提出罢免建议。
当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损害公司利益时,监事有权要求他们进行纠正。
监事有权提议召开临时股东会会议,在董事会不履行召集和主持股东会会议职责时召集和主持股东会会议。
监事有权向股东会会议提出提案。
监事有权根据我国《公司法》第152条的规定,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提起诉讼。
监事还拥有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
公司法对此并未作出限制规定,公司法只是规定了董事、财务负责人等不得兼任监事。如果公司的章程没有明确规定“董事不可以兼任财务负责人”,那么董事就可以兼任财务负责人。《公司法》对于董、监、高的任职兼任限制有:。董事兼任经理,股份有限公司须经
企业监事人如果违反职责义务,损害公司的利益,将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则负刑事责任,要坐牢。因此,中国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并非要求须为股东,而且为避免滥用职权或权责混乱,董事、经理及财务负责人不得兼任监事。
因为凡事与企业负责人有直系亲属关系的人都不能担任企业财务负责人,包括出纳。这是财经法规的明确规定。以现行公司制度,担任了公司董事、经理、监事等职位的负责人不能担任财务负责人。我国法律实行单一法定代表人制,一般认为法人的正职行政负责人为其惟一法定代表人
监事会设首要领导一人,监事会可以有若干人,但不得少于三人。监事会分为专职监事和兼职监事,从有关部门和单位选任的监事为专职;国务院有关部门、单位派出的监事和公司职工代表担任的监事为兼职。公司的董事、经理及财务负责人不得兼任监事;监事会主席由国有资产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