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保证方式的不同,保证责任可以分为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
一般保证是指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当债务人无法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一种保证方式。在一般保证情况下,保证人享有先诉抗辩权。也就是说,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仲裁,并且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然无法履行债务之前,保证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
连带责任保证是指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人与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一种保证方式。在连带责任保证情况下,保证人不享有先诉抗辩权。也就是说,在主合同规定的债务履行期届满后,债务人没有履行债务,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要求保证人在其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
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保证人是否享有先诉抗辩权。根据《担保法》的规定,保证人在一般保证中享有先诉抗辩权,而在连带责任保证中则没有这个权利。
根据以上情况可以看出,保证人在不同的保证方式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利益受到法律保护的程度也有差异。一般保证中,保证人的地位较为优越,往往并不实际承担任何责任。而在连带责任保证中,保证人的地位不太有利,只要债务人不履行债务,保证人就必须满足债权人提出的承担保证责任的请求。在这种情况下,法律对保证人和债务人同等保护。
因此,保证人承担何种方式的保证责任就显得十分重要,需要认真对待。最好的方式是在保证合同中明确约定保证方式。如果当事人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情况下,按照连带责任保证承担保证责任的规定执行。
中国担保法关于债务人与担保人责任分割的问题。担保人的保证责任分为一般保证和连带保证。在一般保证下,保证人在特定条件下可拒绝承担债务;而在连带保证下,债权人可要求保证人独自承担债务。债务人与担保人的具体责任分割取决于担保合同中的约定。
担保债务的履行方式,包括保证人履行担保责任、抵押物的提供、定金的支付以及留置财产。保证人可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并在未履行时进行代偿;债务人或第三人可提供财产作为抵押物,债权人可优先受偿;当事人可支付定金,未履行方将失去定金;合同占有人可留置未按约定支付
我国担保法中保证责任的分类与一般保证与连带责任担保的关系,指出连带责任担保是普遍适用的形式。在一般保证中,保证人享有先诉抗辩权,其行使的时间和条件依据担保法的规定。先诉抗辩权的性质是暂时拒绝履行债务,延缓保证责任的承担,而非免除责任。
票据保证人的连带责任。票据保证人的责任在于与债务人对持票人承担连带责任,范围包括票据金额、利息和费用等。与一般保证中的补充责任不同,票据保证中保证人的责任是连带责任,无需先向被保证人请求履行债务,可直接向保证人请求付款。此责任旨在增强票据的信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