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当主合同和担保合同发生纠纷需要提起诉讼时,应根据主合同确定案件的管辖权。对于承担连带责任的担保合同发生纠纷,债权人向担保人主张权利时,应由担保人住所地的法院管辖。如果主合同和担保合同选择的法院不一致,应根据主合同确定案件的管辖权。根据一般地域管辖规定,担保人应向被告住所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担保人行使追偿权的前提是已经承担了担保责任。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后,主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消失,同时在担保人与主债务人之间产生了一种新的债权债务关系。在担保人代为履行债务之前,担保人是否实际承担担保责任还不确定,因此在担保人尚未实际承担担保责任之前,他没有向主债务人追偿的权利。根据担保法规定和担保合同,这种债权债务关系应属于合同之债。在司法实践中,有时债权人只起诉担保人而不起诉主债务人。在这种情况下,担保人尚未实际承担担保责任,他是否拥有追偿权和追偿范围尚不确定。
担保人行使追偿权的诉讼时效期间适用民法通则规定的两年诉讼时效期间。该期间应从担保人承担责任完毕的次日起开始计算,期间内适用民法通则关于诉讼时效期间中止和中断的规定。如果担保人行使追偿权超过诉讼时效期间,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其请求。
担保人享有主债务人的抗辩权,担保人应以主债务人的抗辩对抗债权人的清偿要求。如果担保人怠于行使主债务人的抗辩权,在承担担保责任时不得对主债务人行使追偿权。一般情况下,担保责任的承担与债务人债务免除之间有因果关系,追偿权才能成立。如果债务人的债务免除并非担保责任承担的结果,担保人就没有追偿权。在债务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后,担保人不得对债务人行使追偿权,只能要求债权人按不当得利返还。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应及时通知保证人。如果债务人违反通知义务导致保证人无过失地重复履行,保证人可以行使追偿权,但债务人不能免除补偿的义务,可以要求债权人返还不当得利的部分。
共同保证的效力问题。共同保证在保证人与债权人间的效力适用单一保证的规定,根据是一般保证还是连带责任保证有所不同。对于共同保证在共同保证人间的效力,各国立法不同,共同保证人可能负连带债务、享有分别利益或负单纯保证责任。共同保证在保证人与主债务人间的效力
先诉抗辩权在一般保证和连带保证中的适用范围。先诉抗辩权仅适用于一般保证,不适用于连带保证。同时,本文列举了三种情形下保证人一般不享有先诉抗辩权,包括债务人住所变更导致履行债务困难、人民法院受理债务人破产案件以及保证人书面放弃先诉抗辩权。
关于保证人吴某是否有权直接起诉债务人陈某的争议问题,并对此进行了评析。文章认为保证人作为民事主体享有诉权,基于追偿权与债务人存在利害关系。在债务人有履行能力而债权人不主张权利时,应允许保证人提起诉讼。实际操作中,债权人应被列为第三人,法院可依职权追加
未经保证人同意转让债权的情况。若担保人未同意债务转让,无需承担保证责任;若债权方提出申请,担保人需在原保证范围内承担责任,除非另有规定。债务人主动提出转让需担保人书面同意。担保人和债权方若达成协议禁止转让,未经同意擅自转让,担保人无需对受让人承担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