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担保法》第八条规定,国家机关一般不得担任票据保证人,但如果经国务院批准,用于转贷外国政府或国际经济组织贷款的情况除外。根据第九条规定,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如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也不得担任票据保证人。
一般情况下,票据债务应首先由票据债务人履行,只有在债务人无力或无法履行时,才由保证人代为履行。
根据保证的一般原则,任何具备代为清偿债务能力的法人或自然人都可以担任票据保证人。保证人的责任是为票据债务提供担保。然而,由于我国的票据业务,尤其是私人票据业务发展不够成熟,个人作为票据保证人的情况非常罕见。因此,在实践中,金融机构等法人组织更常见地充当保证人。
票据保证人应限于票据债务人以外的人。票据债务人不能充当同一张票据的其他债务人的保证人。这是因为保证人承担票据保证责任的目的是增强票据的信用,保证票据债务的履行。如果票据债务人担任同一票据的保证人,就相当于债务人自己保证自己履行债务,这样的保证就没有意义。举例来说,付款人作为同一汇票的出票人或背书人的保证人是不合适的。因为付款人本身已经有义务绝对付款,他对出票人或背书人的保证并不能增强汇票债务人整体的偿债能力,从而失去了补充汇票信用不足的目的。
简单来说,票据保证人与被保证人共同对持票人承担连带责任。连带责任意味着如果债务人在债务到期后未履行债务,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也可以要求保证人在保证范围内履行。
票据保证人与被保证人对持票人承担的连带责任范围和种类是相同的。当持票人向保证人请求付款时,保证人应支付全部票据金额,不能以要求持票人先向被保证人索偿为由拒绝付款,也不能进行部分付款。保证人必须按照票据上所记载的金额以及利息和相关费用的金额进行付款。因此,在票据保证中,保证人没有先诉抗辩的权利。保证人履行了票据债务后,有权向被保证人追偿。票据法规定保证人与被保证人对持票人承担连带责任的目的是为了增强票据的信用功能,确保持票人能够实现其票据权利。
票据保证的效力及其法律特点。票据保证具有特殊效力,保证人与被保证人负有同一责任,承担独立责任并承担连带责任。共同保证人之间也承担连带责任。保证人履行票据债务后,可免除被保证人的后手责任,并获得持票人的权利,有权向被担保的票据债务人追索。票据保证具有独
保证人与被保证人在票据债务上的义务同一性,包括连带责任和免责情况。保证人享有代位权和抗辩权,包括票据保证人的对物抗辩权和时效抗辩权。保证人的责任与被保证人的责任在票据债务上具有相同性质。
票据保证人的连带责任。票据保证人的责任在于与债务人对持票人承担连带责任,范围包括票据金额、利息和费用等。与一般保证中的补充责任不同,票据保证中保证人的责任是连带责任,无需先向被保证人请求履行债务,可直接向保证人请求付款。此责任旨在增强票据的信用功能,
票据保证人与被保证人对持票人承担连带责任的范围是相同的,种类也是相同的。保证人履行了票据债务后,有权向被保证人追偿。对于票据保证,票据法规定保证人与被保证人对持票人承担连带责任,是为了增强票据的信用功能,切实保障持票人能够实现其票据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