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和《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的规定,对于开发商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预售商品房的行为,将面临不同等级的处罚。
如果开发商未取得预售许可证,但仅销售1套商品房且收取的定金或房价款未超过50万元,则将被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已收取预付款0.5%的罚款。
如果开发商未取得预售许可证,销售2套以上但不超过5套商品房,或收取的定金或房价款超过50万元但未超过300万元,则将被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已收取预付款0.8%的罚款。
如果开发商未取得预售许可证,销售6套以上商品房,或收取的定金或房价款超过300万元,则将被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已收取预付款1%的罚款。
此外,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向买受人收取预订款性质费用的行为,根据收取金额的多少,明确了不同的处罚标准。对于未取得资质证书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的房企,也根据违法情节和后果确定了相应的处罚标准。
根据国务院《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第三十九条的规定,违反预售许可证规定擅自预售商品房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将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可以并处已收取的预付款1%以下的罚款。
购房人在购买商品房时,应当仔细审查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内容。房地产开发企业应按照许可证核准的内容预售商品房,并在预售时向预购人出示商品房预售许可证。
购房人除了核对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上的内容外,还应注意查看证件的真伪,以防止不法开发商伪造、涂改、租借、转让或冒用商品房预售许可证。
根据《转让管理办法》的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发布商品房预售广告时,必须明示企业名称、商品房坐落位置,并清楚标示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编号。因此,购房人在阅读商品房预售广告时,除了关注价格、位置和户型等内容外,还应注意是否标有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编号。
房屋买卖协议的法律效力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双方自愿签订的房屋买卖协议具有法律效力,但存在欺诈胁迫、恶意串通等法定情形会导致合同无效。在商品房买卖合同中,出卖人主体不当、买受人主体不当、出卖人隐瞒抵押事实和销售拆迁安置房屋等情况也会导致合同无效。购
房屋买卖合同的延期规定和房屋买卖流程。合同延期规定包括当事人协商一致、不可抗力因素影响等情形。买卖流程包括建立信息沟通渠道、确认房屋合法性、提交申请并接受审查、缴纳税费、办理产权转移过户手续和办理贷款手续等步骤。
房屋交付中的各类问题及相关法律要求。根据解释,房屋转移占有即视为交付,交付前风险由出卖人承担。如房屋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买受人可要求解除合同并获得赔偿。对于严重影响正常居住使用的房屋质量问题,买受人也有权要求修复和赔偿。购房者在交付时需查看房屋资料和
房屋预售登记证的定义和程序。在中国,商品房预售需要获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开发企业需提交相关证件和资料,包括土地使用权证书、施工许可证等。房地产管理部门审查合格后,核发许可证。此外,还涉及预备案和预售登记的含义,预备案指商品房预售合同备案,而预售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