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受益人,又称为“保险金领取人”,是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由被保险人或投保人指定,在保险事故发生或保险期限届满时,享有请求保险金的权利。
在保险合同中,被保险人或投保人可以指定在被保险人死亡后有权领取保险金的受益人。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人身保险合同中。如果没有指定受益人,那么被保险人的法定继承人将成为受益人。被保险人死后,受益人领取的保险金不可用于清偿被保险人生前的债务,其他人也无权分享保险金。受益人只享有权利,不承担缴纳保险费的义务。受益人的受益权取决于被保险人是否存活,如果受益人在被保险人之前去世,受益权将归还给被保险人或由投保人或被保险人重新指定新的受益人,而不是由受益人的继承人继承受益权。
如果受益人故意导致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疾病,保险人将不承担支付保险金的责任。如果投保人已经支付了两年以上的保险费,保险人应根据合同约定向其他享有权益的受益人退还保险单的现金价值。
根据法律是否明确规定确定受益人的情况,可以将受益人分为法定受益人和非法定受益人(指定受益人)。根据中国《保险法》第63条的规定,死亡保险中被保险人的法定继承人也是法定受益人,当没有指定受益人时,他们享有受益权。在人身保险中,被保险人本人也是法定受益人。被保险人存活时,他们有权要求保险金,这种权利是因为保险标的与被保险人的人身依附性有关。然而,这种权利可以通过指定受益人而放弃。指定受益人是根据“有权指定者”的意愿确定的受益人,可以是投保人、被保险人、其他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组织。
根据受益人的顺序,可以将其分类为原始受益人、后继受益人和法定继承人。根据中国《继承法》,只有在前一顺序受益人不存在时,后一顺序受益人才能获得受益权。
中国《保险法》对受益人的范围和资格没有限制。在现实生活中,受益人大多是自然人。
根据受益人的数量,可以将其分为单一受益人和多数受益人。如果有多个受益人,就会涉及受益顺序和受益份额的问题。如果同一顺序有多个受益人,并且其中一个受益人在被保险人之前去世,那么他的受益份额应该由谁来接收?是其他受益人平均分配,还是由投保人或被保险人重新指定?中国《保险法》没有具体规定。
兼有投保人身份的受益人是指投保人为自己利益购买保险,而不兼有投保人身份的受益人是指投保人为他人利益购买保险。
根据英国和中国台湾的规定,可以对财产保险设置受益人进行分类。在中国,只有人身保险才有受益人的设置,对财产保险没有具体规定。然而,在中国的银行房地产融资过程中,出现了一种普遍但不合法的做法。银行与房地产开发商合作推出银行按揭业务,购房者向银行申请贷款购买房屋,并将房屋抵押给银行,购房者还被要求购买房屋财产保险。然后,银行在保险公司签发的保险单上注明:“本保单第一受益人为某银行某支行”。然而,中国现行的《保险法》没有关于财产保险中“第一受益人”的规定。因此,银行的这种做法是没有法律依据的。
一旦受益人知道保险事故发生,他有责任及时通知保险人。
受益人有义务提供与保险事故理赔相关的证明和资料。
保险合同中的两种关系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被保险人俗称为“保户”,是在保险合同中受到保障并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一方,可以是个人或实体,其资格通常没有限制。在人身保险中,只有父母可以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投保。而受益人则是接受保险合同约定的特定保险利益的个人
交通事故后是否需要起诉保险公司才能获得赔付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只要符合保险合同规定,保险公司会履行理赔义务,不必起诉。争议处理可通过协商和解、仲裁和诉讼等方式解决。保险理赔的原则包括重合同、守信用、实事求是、主动迅速准确合理。
合同的定义和含义,指出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和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文章特别介绍了保险合同的含义,包括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的协议,以及双方在合同中的权利和义务。投保人要支付保险费,而保险人则需对保险标的可能遭受的危险提供保障,并在事故发生时支付保
投资型保险合同解除后,保单现金价值的归属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解释,保单现金价值归属于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无权要求退还。保单现金价值是投保人在保险期间早期支付的超过自然保险费部分的金额的积累,属于投保人的储蓄和投资。投保人在人身保险合同中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