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产质押和房产抵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区别。
在动产质押中,质押物的占有状态是需要转移的,即质物必须移交给质权人。而在房产抵押中,抵押物的占有状态并不需要转移,房产仍然由抵押人持有。
当事人可以自愿办理抵押登记,抵押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而对于动产质押,当事人不需要办理质押登记,质押合同自质物交付之日起生效。
当债务履行期届满时,如果抵押权人未能获得清偿,可以与抵押人协商以抵押物折价或通过拍卖、变卖抵押物来清偿债权。如果协商不成,抵押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而对于动产质押,如果质权人未能获得清偿,可以与出质人协商以质物折价或依法拍卖、变卖质物来清偿债权。
在我国,动产抵押制度并没有一般性的限制条件,除了《担保法》规定的不可抵押的财产外,几乎可以抵押任何动产。下面是动产抵押的几个范围:
特殊动产包括飞机、船舶、汽车等。这些动产的特殊性在于其权属状态需要进行登记确认,并且交易需要进行过户登记。因此,有人将其称为类不动产或注册不动产。对于这类动产,强制登记是国家对流动性强、价值较大的动产进行行政管理的需要。类似于不动产,通过登记可以实现抵押的公示效果。
企业动产包括机器设备、农业用具、牲畜等。这些动产是企业或农民生产所必需的,只能通过抵押来作为担保方式。对于这类动产,我认为应该设立专门的登记制度和登记机关。通过对这些动产进行专门的抵押登记,并规定第三方的查询义务,可以更方便第三方了解情况。这些动产的流动性较小,采用登记制度不会对交易造成太大影响。需要说明的是,可抵押的牲畜应仅限于生产性牲畜,而不应允许对羊、猪、鸡、鸭等无生产能力的动物进行抵押。
企业产品和材料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允许设立抵押显然不利于保护抵押权人和第三方的利益。采用登记制度并规定第三方的查询义务势必会影响交易的正常进行。因此,不应允许单独设立这类动产的抵押,但可以与企业的其他财产一起设立浮动担保。
根据《民法典》第399条的规定,以下财产不得作为抵押:
土地所有权不能作为抵押物。
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除法律规定可以抵押的情况外,也不能作为抵押物。
非营利法人设立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公益设施,也不能作为抵押物。
对于所有权或使用权不明确或存在争议的财产,也不能作为抵押物。
根据法律规定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也不能作为抵押物。
除以上情况外,还有其他法律规定不允许抵押的财产。
与《民法典》相冲突的法律规定在《民法典》生效后将失效。
注:本文参考了《民法典》和《担保法》的相关规定。
科研用地抵押权问题。在我国,相关法律法规限制了科研用地的抵押,一般不得抵押。但存在例外情况,如科教用地中的非公益设施财产可以设定抵押权。科研用地的使用年限根据不同用途而定,最高年限可为。摘要关注点在法律法规的限制与例外上,并结合了科研用地的定义和使用
国有划拔宅基地的买卖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宅基地属于农村集体土地,其所有权和使用权原则上不能买卖和出让。但在符合规划和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例外处理。农村村民申请宅基地需符合一定条件,且需经政府审核批准。涉及占用农用地还需办理审批手
商业配套和办公用地的使用年限缩水问题,指出相比于住宅用地,其使用年限严重缩水。文章还阐述了产权时间、土地所有权和房屋产权的区分,以及商住住宅存在的风险,如交易税费、按揭方式、日常生活成本、设计标准和落户问题等。同时,商住住宅也有保值性较好的优点。
拆迁安置房买卖协议的法律效力问题,包括家庭成员内部分配异议、无产权拆迁安置房产权证办理问题、房价变动对交易的影响以及房屋被债权人查封的风险。购房者在签订协议前应充分了解相关法律风险并谨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