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房地产 > 其它房产知识 > 房地产法规 > 大连住房公积金提取条件有哪些

大连住房公积金提取条件有哪些

时间:2024-08-06 浏览:7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58986
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大连住房公积金提取条件有哪些,相信许多人可能只是对其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其具体是怎样的,可能还不太清楚,接下来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关于大连住房公积金提取条件有哪些的解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连住房公积金提取条件

一、大连住房公积金提取条件——部分提取条件

1、职工因购买具有所有权自住商品房且未办理购房贷款而提取住房公积金;

2、职工因购买自住上市交易存量产权住房且未办理购房贷款而提取住房公积金;

3、职工因购买自住公有住房产权且未办理购房贷款而提取住房公积金;

4、职工因购买军队土地上建造的自住商品住房且未办理购房贷款而提取住房公积金;

5、职工因购买集体土地上建造自住商品房且未办理购房贷款而提取住房公积金;

6、职工因提前部分或全部偿还购买自住住房商业贷款本息提取住房公积金;

7、职工因患有市政府公布列入社会就医救助范围的重大疾病(恶性肿瘤,慢性肾衰竭并定期进行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再生障碍性贫血,红斑狼疮,中晚期慢性重症肝炎及并发症)提取住房公积金;

8、职工本人及配偶在大连市行政区域内无自有住房且租赁住房;

9、职工因遇突发事件(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工伤事故、自然灾害等)提取住房公积金;

10、职工因家庭月均收入低于市政府公布的最低工资标准,家庭中子女考取国家、省(自治区)、市教育主管部门和计划部门录取计划内的国家承认学历的全日制普通大学,无力供其就学提取住房公积金;

11、职工因建造具有所有权自住住房提取住房公积金;

12、职工因翻建、大修具有所有权自住住房提取住房公积金;

13、职工因偿还购买自住住房商业贷款本息、组合贷款本息、省内异地公积金贷款本息、公积金贷款提取住房公积金;

14、职工因部分、全部丧失劳动能力,本人月均收入低于市政府公布的最低工资标准的原因提取住房公积金;

15、职工因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原因提取住房公积金。

二、大连住房公积金提取条件——销户提取条件

1、职工因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且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原因提取住房公积金本息额,同时注销个人公积金账户的;

2、因男职工年满55周岁、女职工年满45周岁,连续失业两年以上的原因提取住房公积金本息额,同时注销个人公积金账户的;

3、职工因死亡或被宣告死亡的原因由继承人提取住房公积金本息额,同时注销个人公积金账户;

4、职工因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不在本行政区域继续工作,且户口迁出本市或户口不在本市的原因提取住房公积金本息额,同时注销个人公积金账户;

5、职工因出境定居或赴港、澳、台地区定居的原因提取住房公积金本息额,同时注销个人公积金账户;

6、职工因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原因提取住房公积金本息额,同时注销个人公积金账户;

7、工因离休、退休原因提取住房公积金本息额,同时注销个人公积金账户。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转让预售商品房的法律手续

    预售商品房转让的法律手续。签订转让合同,包括预售契约编号、转让原因等,需经房地产开发企业认可并签字盖章。转让双方需办理预售转让登记手续,并依法缴纳印花税。若购房者要求更名,可在预售契约上按一定条件更名。转让过程需遵循一定程序,包括审批、缴纳费用等,不

  • 强拆强搬住房是寻衅滋事吗

    强拆强搬住房是否构成寻衅滋事的问题,指出需要结合具体情境和法律进行判断。文章还介绍了国家征地时花椒树的赔偿标准以及棚户区改造拆迁的补偿标准,涉及品种、品质、生长阶段、地区差异、政策规定等多方面因素。

  • 与单位终止劳动合同后公积金提取条件有哪些?

    满足提取要求后,离职员工可将上述材料和离职证明北起,然后由原单位开具《住房公积金申请表》,然后交住房公积金管理核心审核,较后去合作银行提取。④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证明原件;

  • 公积金能贷几次

    公积金贷款需要满足公积金贷款的条件,公积金可以向首套房和第二套发放贷款,三套房不能使用公积金贷款。公积金贷款可以使用两次,公积金提取一直使用,没有次数限制。(八)借款人夫妻双方均无尚未还清的住房公积金贷款和住房公积金政策性贴息贷款。住房公积金贷款的风

  • 我国公积金不能提取了吗?
  • 住房公积金贷款需要房产证吗
  • 大连住房公积金提取条件有哪些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