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房地产 > 其它房产知识 > 房地产法规 > 买商铺好还是买住房好

买商铺好还是买住房好

时间:2023-12-20 浏览:2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59149
通过买房投资的人也有非常的多,在投资房产的时候主要会有两方面的选择,一是商铺,二是住房。很多人在投资之前都会在这两个问题上犯难,不知道自己选择哪种,那么,买商铺好还是买住房好?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讲解这方面知识。

住宅市场调控对商铺和门面房的影响

1. 住宅市场的调控

当前,国家对住宅市场加大了调控力度,导致住宅市场价格走势不明朗。然而,商铺的性质对其市场前景有着重要影响。沿街商铺和零售商铺的潜力不同,而批发市场则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商铺本身是商人赚钱的工具。

2. 门面房的投资潜力

从价格上涨的空间角度来看,门面房的投资更具吸引力。只要选择具备潜力的地点和成熟的商圈,门面房的回报空间将非常大。相比之下,住宅在国家的调控下,交易量明显下滑,短期内住宅销售的可能性降低。此外,国家还将不断出台新的政策和保障性住房,对住房销售市场造成冲击。

3. 门面房的优势

与住宅相比,门面房不受调控范围的影响。即使不能短期内销售,门面房仍可获得租赁收入。因此,建议将资金投入门面房的投资中。由于住宅市场受到国家的严格控制,住宅本身的价格基本不会有大幅度上涨,这一点已经可以预见。

4. 商铺对国家商业发展的重要性

商铺与国家商业发展密切相关,国家不会对商铺进行打压,反而会间接促进商业的发展。如果打压商业地产,就等于打压商业本身,这将导致国家商业不稳定。商铺的收入主要来自租金和顶手费。郊区的商铺回报周期较长,而住宅则主要看涨价空间。尽管住宅的租金回报率低于存款利率,但住宅具有居住功能,可以作为多个下脚点。

购房后可退房的情形

1. 主动违约型

许多购房者提出退房要求,主要基于《上海市商品房预售合同》第七条的规定。根据该条规定,购房者应按时支付款项,若逾期付款,应承担违约金。如果逾期超过一定期限,开发商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违约者支付一定比例的违约金。因此,这些购房者采取了主动违约的方式,拖延或拒绝支付款项,从而构成违约事实。根据推理,既然他们违约了,开发商应扣除约定比例的违约金后允许他们退房。目前,预售合同通常约定的违约金比例为1%至3%,对购房者来说,相对于房价下跌的比例来说是可以接受的。

2. "不可抗力"型

一些购房者提出退房要求,并引用"不可抗力"这一法律概念。他们的理由是国家宏观调控和银行贷款政策发生了变化,导致他们无法获得购买多套房屋所需的贷款,因此无法履行合同。银行政策的变化并非他们能够主观控制的,属于"不可抗力"范畴。因此,他们认为自己没有错,开发商应该同意退房。类似的情况还包括契税变化和家庭经济困难等。

3. "无需理由"型

这类退房者认为,由于他们购买的是期房,在房屋尚未竣工前无法办理产权过户手续。在他们未能取得小产证之前,房屋仍属于开发商所有。因此,只要他们愿意承担违约责任,开发商应同意退房,无需提供任何理由。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成都市住房保障方式及申请条件

    成都市的住房保障方式及申请条件,包括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的申请条件和保障方式。对于不同收入水平和住房状况的人群,成都市提供了不同的住房保障方案,包括针对不同人群的收入限制、户籍要求、住房面积要求等。

  • 一、二手房买卖合同内容一般都包括哪些

    二手房买卖合同的主要内容,包括合同双方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房屋的位置、面积和价格,交房期限,权利担保,违约责任以及其他需要约定的事项,如保修责任、物业管理等。此外,还提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关于合同内容的规定。

  • 离婚后公房承租权的处理

    离婚后公房承租权的处理。对于夫妻共同居住的公房,根据不同情形离婚后双方均有权承租。对于一方无权承租的情形,应自行解决住房问题,如确有困难,可暂住并支付费用,或得到一次性经济帮助。在处理和变更单位自管房屋的租赁关系时,需征求单位意见并办理相关手续。

  • 一、房产管理部门如何核查婚姻状况

    房产管理部门在核查婚姻状况方面的操作以及房产管理局的职能。房产管理部门在办理购房手续时不会主动核查婚姻状况,但要求购房者提供婚姻状况证明。房产管理局的职能包括房产登记管理、交易管理、中介服务管理、物业管理工作等。

  • 住房补贴的办理程序
  • 二手房交易按揭贷款的基本操作流程
  • 房子动迁开发商不给房怎么办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