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对股东资格发生争议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公司章程、股东名册、工商登记、出资情况、出资证明书以及是否实际行使股东权利等。通过充分考虑当事人实施民事行为的真实意思表示,可以综合作出对股东资格的认定。
出资人虽然未签署公司章程,但如果按照协议实际出资,并且被工商登记记载为股东,那么即使出资人主张不具有股东资格并要求收回出资,也不予支持。因为按照协议实际出资后,即使未签署公司章程,其出资额也不构成注册资本的组成部分。因此,出资人要求确认股东资格的请求也不予支持。
股东名册上记载的股东具有股东资格。即使公司未置备股东名册或未予记载,但在公司章程上签名并被公司章程记载为股东的人也具有股东资格。
如果股东与第三人约定,该第三人无须出资但可以享受公司利润,那么如果该第三人要求确认具有股东资格或要求公司支付利润,不予支持。
如果公司经股东会决议增资,并与第三人签订增资协议收取股款后,拒绝办理股东名册和工商登记变更手续,那么该第三人可以申请解除增资协议,要求收回出资并支付相应利息,这种请求应予支持。而如果公司未经股东会决议与第三人签订增资协议收取股款,并办理了变更手续,那么该第三人要求确认股东资格的请求不予支持。
如果当事人仅以股东瑕疵出资为由主张其不具备股东资格,不予支持。
如果股东请求公司签发出资证明书、记载于股东名册和公司章程、办理工商登记变更手续,而公司拒绝履行这些义务,那么股东可以起诉请求公司履行义务,并应予支持。
如果实际出资人与他人约定以该他人名义出资自己享有股东权利并承担投资风险,那么这种约定不得对抗公司。如果双方未约定股权归属和投资风险承担,并且无法确认实际出资人具有股东资格,那么应按照借贷关系处理。
如果公司债权人依法向被工商登记记载为股东的名义出资人主张权利,应予支持。而实际出资人直接享有并行使股东权利,与名义出资人承担连带责任。
股权转让合同生效后,受让人的股东资格自转让人或受让人将该事实通知公司之日起生效。
公司设立的定义以及发起设立方式的特点。公司设立是依法取得法人资格的法律行为。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只能采取发起设立方式,由全体股东出资设立,程序简便且成本较低。发起设立方式最适合有限责任公司,有利于迅速成立公司,保护股东利益。
法人和执行董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的定义、特点和职责。法人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组织,承担有限民事债务。而执行董事在规模较小的有限责任公司中设立,可以兼任公司经理,其职权由公司章程规定。公司的股东根据其公司类型和出资额度承担责任。
公司法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对内资有限责任公司股权的对外转让的要求
公司法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对内资有限责任公司股权的对外转让的要求。其中涉及内外资股东股权转让的同意权、外资股权转让的核准和工商变更登记、向第三人转让股权及其条件限制、外国投资者出资未到位的股权质押及其转让的限制,以及外资股权部分转让后不得导致外资股比
国有独资企业法的修改权归属以及国有独资公司的设立方式和条件。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对国有独资企业法进行修改。国有独资公司的设立方式包括改建和新建两种,设立条件需符合公司法规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条件,如符合主体人数条件、股东出资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