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7月16日,某旭与冯某共同出资设立了xx公司,冯某担任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某旭担任公司经理兼总工程师。公司成立后,某旭积极开展对外经营业务,但从未获得工资分配。自公司成立以来,xx公司以各种理由拖欠某旭工资。某旭继续为公司发展着想,没有计较个人得失,但从2005年7月起,xx公司不准某旭进入公司,并拒绝支付拖欠的工资。某旭多次要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但xx公司均无理拒绝。
根据《公司法》第34条及xx公司章程第18条第(8)项,某旭要求判令xx公司限期向其提供公司成立后至2006年7月期间的会计账簿供其查阅。
被告xx公司辩称不存在不准某旭进入公司的情况,某旭私自离开公司导致公司无法生产。被告公司经营不好,冯某本人也未领取工资。被告公司不存在不让某旭知情的情况,某旭曾向劳动局申请劳动仲裁并与被告公司达成和解协议。某旭已经脱离被告公司,不再是公司的股东,不同意某旭的诉讼请求。
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法院认为,股东享有股东权利,其中包括股东的知情权。某旭作为xx公司的股东,享有股东的权利。然而,某旭与xx公司在劳动争议仲裁期间达成和解协议,解决了某旭与xx公司之间的劳动关系问题。尽管某旭的股权转让手续尚未办理完结,但根据和解协议,某旭已经脱离xx公司,不再是其股东。因此,某旭要求行使知情权并查阅公司会计账簿已经没有实际意义。法院依照《公司法》第34条的规定,驳回了某旭的诉讼请求。
某旭不服,认为自己是xx公司的股东,依据是公司章程的记载、实际出资和工商局登记。某旭与xx公司的和解协议尚未完全履行,是xx公司违约导致无法继续履行。即使是股权转让,双方没有转让协议,某旭仍然保留股东身份。即使某旭违反和解协议,其承担的是违约责任,不会导致股东权利的丧失。因此,某旭请求撤销一审判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关于公司解散的各种原因和程序。包括因公司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解散、公司合并或分立需要解散、被吊销营业执照等情况下公司的解散方式。同时,文章还详细说明了普通有限责任公司和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在解散决议方面的不同
有限责任公司增资扩股的过程和协议内容。详细介绍了公司原有股东和新投资方的身份信息和持股比例,明确了增资扩股的具体条款和条件,包括增资金额、认购方式、时间等,并强调了协议生效的关键在于原股东放弃优先认缴出资权利。同时,风险提示中也指出了协议可能存在的法
关于股权转让未支付款项的诉讼时效问题,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受让人未支付股权转让款项时,权利人提起诉讼的时效为三年。同时,文章还介绍了股权转让的条件,包括股东资格和合法程序、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的规定以及合资企业股权转让的规定。
公司设立的定义以及发起设立方式的特点。公司设立是依法取得法人资格的法律行为。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只能采取发起设立方式,由全体股东出资设立,程序简便且成本较低。发起设立方式最适合有限责任公司,有利于迅速成立公司,保护股东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