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大企业,中小企业的资产抵押品不足,经营状况不稳定,获得贷款更加困难。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问卷显示,2013年一季度,有银行借款需求的小微企业中,仅有8.5%的企业从银行获得全部借款,66%的企业未能从银行获得借款,12%的企业从银行获得少部分借款,13%的企业从银行获得大部分借款。这种境地使许多企业面临“不借等死,借钱找死”的两难境地。
近年来企业用工成本每年以20%至30%的速度在提升。企业普遍面临着招工难、用工贵和留不住的问题。再加上资金、土地、原材料、资源环境等因素影响,企业正全面进入“高成本时代”。
除了缴纳税款,中小企业还要承担教育附加费、水资源费、残疾人就业金,以及工商、环保、卫生、质监、公安等部门征收的行政性收费。
为了缓解中小微企业的困境,政府、银行和企业需要共同发力。以下是一些建议:
企业可以利用市场淘汰机制的倒逼压力,变被动为主动,通过转型实现突围。企业应该苦练内功,提升自身实力。
银行及金融机构应积极开展差异化的小微金融服务,努力实现企业授信额度与经济贡献相匹配、融资规模与融资需求相适应、小微企业信贷增速与全部贷款增速相一致。
政府应在资源占有、要素使用、市场准入以及财产权保护等方面对中小微企业给予平等待遇和适当倾斜。例如,“营改增”政策已在全国推行,对小微企业的免税将惠及600万户企业。
费差益与费差损的定义及其对企业的影响。费差益指实际营业费用低于预定费用时产生的盈利,可反映企业经营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费差损则指实际费用超出预定费用时的亏损,可能暴露企业管理问题。企业应重视费差益的实现和费差损的解决,以提高盈利能力和保证可持续发展。
个人独资企业名称变更登记的条件。包括与同行业企业名称不重复、与其他企业名称不重复、与注销或被吊销企业名称不重复等要求。特殊字样如“中国”、“中华”等需审批。冠省名也需审批,且必须符合国家规定。
民营企业的债权融资方式,包括私人信用借款、商业信用、租赁、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资本市场融资和利用外资等六种方式。企业应根据自身状况选择合适的债务结构,并随时调整。
非公司私营企业是否具有法人资格的问题。介绍了法人资格的分类,阐述了非公司制企业的法律特征,并重点介绍了非公司私营企业的分类。文章指出,非公司制法人企业通常不具备法人资格,而私营企业分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在涉及投资银行业务时,需根据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