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大企业,中小企业的资产抵押品不足,经营状况不稳定,获得贷款更加困难。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问卷显示,2013年一季度,有银行借款需求的小微企业中,仅有8.5%的企业从银行获得全部借款,66%的企业未能从银行获得借款,12%的企业从银行获得少部分借款,13%的企业从银行获得大部分借款。这种境地使许多企业面临“不借等死,借钱找死”的两难境地。
近年来企业用工成本每年以20%至30%的速度在提升。企业普遍面临着招工难、用工贵和留不住的问题。再加上资金、土地、原材料、资源环境等因素影响,企业正全面进入“高成本时代”。
除了缴纳税款,中小企业还要承担教育附加费、水资源费、残疾人就业金,以及工商、环保、卫生、质监、公安等部门征收的行政性收费。
为了缓解中小微企业的困境,政府、银行和企业需要共同发力。以下是一些建议:
企业可以利用市场淘汰机制的倒逼压力,变被动为主动,通过转型实现突围。企业应该苦练内功,提升自身实力。
银行及金融机构应积极开展差异化的小微金融服务,努力实现企业授信额度与经济贡献相匹配、融资规模与融资需求相适应、小微企业信贷增速与全部贷款增速相一致。
政府应在资源占有、要素使用、市场准入以及财产权保护等方面对中小微企业给予平等待遇和适当倾斜。例如,“营改增”政策已在全国推行,对小微企业的免税将惠及600万户企业。
个人独资企业的经营资格确认和登记规范的问题。文章详细阐述了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变更、注销登记的相关流程,以及经营活动中的相关规定。文章还介绍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登记机关的职责,以及设立个人独资企业的条件和申请流程等具体内容。
独资企业的定义及其法律解释,包括独资企业的设立条件、注册登记所需提交的文件以及变更登记的具体要求。独资企业是由个人出资经营、归个人所有和控制,承担无限经济责任的企业。在设立和变更过程中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涉及法律、行政法规审批的业务需提交批准文件。
民间融资存在的外因,主要包括:国有商业银行经营重心转移,对县域经济及民营经济融资服务不足;银行资金投向制度冲突导致对民营企业投放不足;中小民营企业自身条件限制,如规模小、信誉不足等,增加了银行借贷风险;直接融资渠道有限,资本市场无法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
由于受到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以往重国企、轻民企的传统经济思维仍然没有根本破除。目前,上海的民营企业还主要分布在一般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领域,调整转型的难度很大。许多上海民营企业都普遍反映缺乏人才,其实质就是民营企业还缺乏引进、培养各类人才的物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