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公司因长期亏损被效益较好的B公司兼并,A公司原债权债务由B公司承担。A公司被兼并前曾欠C厂数万元加工费未还,该双方签有还款协议,并约定发生纠纷由C厂所在地法院裁决。C厂遂向其所在地法院起诉B公司,要求B公司偿付A公司所欠款项。B公司则以C厂与A公司之间的约定管辖对其无约束力为由提出管辖异议。
第一种意见认为,A公司因被B公司兼并,其债权债务应由B公司承担,A公司与债权人C厂的管辖约定对B公司也同样具有约束力,故B公司提出的管辖异议不能成立。
第二种意见认为,A公司曾被B公司兼并,其债权债务应由B公司承担。但该债务是B公司基于兼并这一法律事实而形成的,另一法律关系。故A公司与C厂约定管辖的条款对B公司无拘束力,故B公司提出的管辖异议成立,本案应由移送B公司所在地法院管辖。
一、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5条规定,合同的管辖约定仅限于双方当事人的住所地、合同的签约地、履行地、标的物所在地。约定管辖的合同条款只对签约的双方当事人有约束力,不能约束合同双方当事人以外的人。因此,合同的一方当事人被并购后,约定管辖条款自动失效,合同双方当事人与并购方之间的纠纷应适用原告就被告的原则确定管辖。
二、根据民法通则第44条2款和合同法第90条的规定,企业的权利和义务由变更后的法人享有和承担。然而,这些条款所指的权利、义务是指实体法意义上的民事权利和义务,不包括程序法意义上的诉讼权利和义务。因此,合同双方当事人约定的管辖条款在程序法意义上对并购方不具约束力。
三、从法律关系的角度看,原加工合同的签约双方即A公司与C厂之间是加工承揽合同法律关系,B公司与上述加工承揽合同法律关系并无直接联系。B公司基于兼并这一法律事实,才承继了A公司加工承揽合同项下的实体上的权利、义务,从而与C厂之间形成一个新的债权债务法律关系,后一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与前一法律关系明显不同。因此,B公司与C厂之间的诉讼也与A公司与C厂之间的诉讼不同,应按照民事诉讼法的管辖规定重新确定案件的管辖法院。
四、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2条的规定,一般民事案件应适用“原告就被告”的原则,即由被告住所人民法院管辖。随着企业并购事务的增多,跨省、跨地区、跨国的并购也屡见不鲜。若按原约定管辖的条款确定管辖,既不符合民事诉讼“两便”的原则,又违背了一般民事案件原告就被告的管辖原则,对并购方不公平,从而不利于股权和财产权的流转。
综上所述,公司并购而承继的债权债务纠纷不再适用企业被并购前约定管辖协议或条款。鉴于企业并购活动的增多,相关诉讼也呈现增长趋势。为了保障司法公正和便利企业并购,应尽快明确相关规定,使企业并购及相关法律制度逐步完善。
公司破产的法律特征,包括破产程序的设立目的、破产条件的界定以及申请破产的具体情况。当公司作为债务人无法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明显缺乏清偿能力时,将启动破产程序。破产条件具体指债务人无法清偿到期债务且已丧失清偿能力。
公司收购的流程。首先签署收购意向书,确定基本收购意向并进行相关准备。接着,收购方需要作出收购决议,目标公司召开股东大会放弃优先购买权。然后进行尽职调查,签署收购协议。最后,办理后续变更手续,包括股东变更、法人变更等。收购流程涉及法律和财务问题,需要谨
股权转让协议的相关内容。协议中,转让方(甲方)与受让方(乙方)就公司股份的转让达成一致。协议详细说明了股份转让的条款和条件,包括股权转让价格、支付方式、公司交接、交易费用的承担、甲方保证及承诺、债务处理、股东权利义务、违约责任、合同变更解除、保密条款
公司破产时,根据破产法的规定,工人的工资和其他相关费用优先清偿的问题。破产企业的资产应首先用于支付工人的工资和安置问题,包括工资、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等。其他债务如欠缴的社会保险费用和税款则按规定的清偿顺序支付。若破产财产不足,将按比例分配。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