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处理企业兼并合同纠纷时,首先需要明确企业合并与企业兼并的区别。企业兼并是企业合并的上位概念,而企业合并是企业兼并中最牢固的形式。两者的主要区别如下:
(1) 企业控股是企业收购形式,属于企业股东行为;企业合并是企业行为,但需经股东大会决议同意。
(2) 企业控股不会导致被控股企业主体资格的消灭,而企业合并会导致被吸收企业或合并各方(新设合并)主体资格的消灭。
(3) 企业控股的法律后果仅为被控股企业股权发生变动,该企业的资产和负债不会发生转移。而企业合并的法律后果是参与合并的企业可以不经过清算而消灭,消灭的企业的资产和负债会概括性地转移至存续企业或新设企业。
处理企业兼并合同纠纷的法律依据主要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与企业改制相关的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30至35条。此外,《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第16条明确规定了企业享有联营、兼并权。国家体改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关于企业兼并的暂行办法》第4条也对企业兼并的形式进行了规定,主要包括:
(1) 承担债务式:在资产与债务等价的情况下,兼并方以承担被兼并方债务为条件接收其资产。
(2) 购买式:兼并方出资购买被兼并方企业的资产。
(3) 吸收股份式:被兼并企业的所有者将被兼并企业的净资产作为股金投入兼并方,成为兼并方企业的一个股东。
(4) 控股式:一个企业通过购买其他企业的股权,达到控股,实现兼并。
公司收购的流程。首先签署收购意向书,确定基本收购意向并进行相关准备。接着,收购方需要作出收购决议,目标公司召开股东大会放弃优先购买权。然后进行尽职调查,签署收购协议。最后,办理后续变更手续,包括股东变更、法人变更等。收购流程涉及法律和财务问题,需要谨
企业兼并的三种形式及其债务处理方式。企业兼并包括吸收合并、新设合并和收购,每种形式下的债务承担有所不同。债务剥离是防范债务风险的主要手段,但需要注意确保债务剥离协议的有效性,需征得债权人同意,某些特定债务不可剥离,如政府相关部门的债务。
企业兼并的四种方式:承担式兼并、购买式兼并、吸收股份式兼并和控股式兼并。在兼并过程中,诉讼主体的确定因兼并方式而异。承担式、购买式、吸收股份式兼并中,兼并后的企业作为诉讼主体;而控股式兼并中,被兼并企业应作为诉讼主体。文章还涉及企业兼并协议的格式和内
易县集体土地使用权转让中的法律问题。文中指出,农民集体土地使用权转让受到严格限制,只有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依法取得建设用地的企业因破产、兼并等原因导致土地使用权转移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另外,转让过程中涉及多种税收,包括营业税、印花税、契税和土地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