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第四十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的工作人员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将受到行政处分,并可能构成犯罪,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规定审查批准《支付业务许可证》的申请、变更、终止等事项;
(二)违反规定对支付机构进行检查;
(三)泄露知悉的国家秘密或商业秘密;
(四)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其他行为。
根据《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商业银行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将受到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可能面临警告或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中国人民银行还可以责令其暂停或终止客户备付金存管业务:
(一)未按规定报送客户备付金的存管或使用情况等信息资料;
(二)未按规定对支付机构调整备付金专用存款账户头寸的行为进行复核;
(三)未对支付机构违反规定使用客户备付金的申请或指令予以拒绝。
根据《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支付机构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将受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可能面临警告或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按规定建立有关制度办法或风险管理措施;
(二)未按规定办理相关备案手续;
(三)未按规定公开披露相关事项;
(四)未按规定报送或保管相关资料;
(五)未按规定办理相关变更事项;
(六)未按规定向客户开具发票;
(七)未按规定保守客户商业秘密。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主体资格和经营范围的风险问题。第三方支付平台虽具备某些银行特征,但不具备法律规定的银行主体资格,不能视为商业银行。监管漏洞存在导致资金安全隐患和支付风险的可能。央行将第三方支付平台定位为非金融机构,准入条件监管标准较低,但也存在监管漏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第四十条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的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违反规定审查批准《支付业务许可证》的申请、变更、终止等事项的;(三)未对支付机构违反规定使用客户备付金的申请
第三方支付企业提供的是一种信用中介服务,而第三方支付企业是否是交易中的一方,是否属于金融机构,是否应该接受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以及法律属性、责任归属等方面都亟待相关法律进行规范,此外,第三方支付派生了信用担保、虚拟账户等多样化的网上支付服务,这些都使
目前,取得人民银行颁发牌照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已有101家,处在公示阶段的有140家,另外还有数量众多等待公示的支付机构,其数量已远远超过在中国银联入网的金融机构的数量。另一方面,与商业银行长期发展而形成的严密的风险内控水平和严格的外部监管相比,第三方支付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