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互联网金融 > 互联网金融犯罪 > 微信支付宝借钱可以搜集哪些证据呢

微信支付宝借钱可以搜集哪些证据呢

时间:2024-03-22 浏览:3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61721
在微信、支付宝上借钱,靠转账凭证及聊天记录能讨回借款吗?仅有转账信息是不能够证明借贷关系的,需要搜集相关证据,形成完整的证据链,证明借贷关系存在。那么可以搜集哪些证据呢?为了解答您心中的疑惑,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整理了相关的知识,希望可以对您有所帮助。

网络聊天记录的法律证据性

搜集网络聊天记录的方法

为了证明网络聊天记录的真实性,需要通过当事人自认或适当的证人证言来确认。在搜集网络聊天记录时,借款人应当注意保留完整的聊天记录截屏打印件或使用相关软件提取出聊天记录。此外,语音聊天记录也具备证明效力,因此在平时应当注意收藏可能有用的语音记录,并保存原始记录。同时,要确保记录的内容清晰、准确,双方在聊天中涉及的问题和表态应当明确。

微信支付、支付宝等转账凭证的法律证据性

搜集转账凭证的方法

为了证明转账的事实,可以保存转账记录的截图。对于支付宝转账,也可以在网上查询转账记录并打印出来作为证据。以上证据以及其他可搜集到的证据可以相互佐证,形成完整的证据链,从而证明借贷关系的存在,包括借款人信息、借款事由、借款金额、约定利息、还款期限等。

风险提醒

尽管微信支付、支付宝转账等方式非常便利快捷,但这类转账记录的证明力相对较弱。主要原因如下:

  1. 微信和支付宝的当事人可以使用化名,并且账户绑定的电话号码通常会隐藏部分数字,因此仅凭截图无法证明借款者的身份,也无法确定款项的真实用途。目前法律上对于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是否有披露账户信息的义务尚未有明确规定。
  2. 电子类证据容易被篡改,且证明力不足。

因此,在借款时应当谨慎对待微信记录、支付宝转账记录等新形式的证据,不建议仅凭微信联系就草率借款。同时,借款人还应注意以下方面:

  1. 尽量使用转账方式而少用现金,因为转账凭证是证明借款或还款时间、金额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
  2. 要有书面借据,特别是对于现金借款,一旦对方否认借款事实,没有书面借据很容易导致败诉。
  3. 对于现金还款,一定要求对方出具收条。否则,如果出借人否认收到还款,借款人提出已还款的主张可能无法得到支持。
  4. 避免超过诉讼时效。民间借贷的诉讼时效期间为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两年,超过两年起诉,一旦抗辩诉讼时效已过,出借人又无证据证明催要过,有可能败诉。
  5. 约定保证期间。如果借款中有第三人提供保证,没有约定保证期间的情况下,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6个月。如果出借人无法证明在6个月内向保证人催要过,保证人的保证责任将免除。
  6. 约定用房产抵押的情况下,应及时办理抵押登记。根据法律规定,房产属于不动产,抵押权在房产部门办理抵押登记时设立。因此,借款人仅仅押存房本并不能起到任何抵押作用。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银行员工非法集资的立案标准

    银行员工非法集资的立案标准以及非法集资的主要特征和危害。根据相关规定,个人或单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达到一定数额即可追诉刑事责任。非法集资主要特征包括未经批准筹集资金、承诺给予投资回报和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集资目的等。其危害包括扰乱

  • 挂名法人代表参与非法集资的刑事责任

    挂名法人代表参与非法集资的刑事责任,明确指参与非法集资行为的法人代表会受到刑法中相关规定的惩处。挂名法人代表存在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等多重风险,且特定情况下还可能面临人身自由风险。因此,担任公司法人代表需谨慎,避免陷入法律风险。

  • 充值活动是否构成非法集资

    充值活动是否构成非法集资的问题。企业向顾客提供预储值服务并承诺优惠,若吸纳资金数额较大且未经审批,可能涉嫌非法集资。但如果仅为顾客办理会员卡用于打折等合法经营行为,则不构成非法集资。非法集资通常涉及不具备主体资格的集资者向公众筹集资金并承诺还本付息等

  • 公司涉嫌非法集资出纳的法律处理方式

    公司涉嫌非法集资出纳的法律处理方式。文章介绍了单位犯罪责任的范围,非法集资罪的认定,包括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和犯罪客观方面的具体构成要件,以及非法集资罪的立案标准和处罚标准。对于非法集资行为,文章强调必须依法追究主要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并给

  • 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
  • 非法集资会构成哪些犯罪
  • 非法集资会没收老婆的财产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