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仲裁制度是根据仲裁条例(第341章)来规范的。该条例分为两个独立的部分,分别调整本地仲裁协议和国际仲裁协议。本地仲裁协议受到仲裁条例的规范,而国际仲裁协议则受到UNCITRAL示范法的第I至VII章的规范。
仲裁条例包含以下六个部分:
由于仲裁条例对仲裁程序的规定不够详细,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制定了自己的规则。该中心采用了1993年4月1日生效的新的本地仲裁规则,这些规则是从1988年仲裁员特许协会仲裁规则中发展而来的。该中心还出版了《依本港仲裁规则的仲裁指南》,并于1992年8月1日生效了旨在促进在香港使用仲裁的简明仲裁规则。最近,该中心还采纳了1993年7月1日生效的证券仲裁规则,以规范证券纠纷的仲裁,并采用UNCITRAL仲裁规则以规范国际仲裁。
然而,无论是本地还是国际仲裁规则对在香港的仲裁协议当事人都没有约束力,他们可以自由选择上述规则或其他程序规则(例如:ICC仲裁规则,伦敦国际仲裁法院规则或仲裁员特许协会规则)。
仲裁条例是基于英国的1950年和1975年仲裁法进行修订的,旨在在仲裁裁决的终局性和审判监督之间取得更好的平衡。1982年的修订通过废除了"确定事实"(stated case)程序,并限制了高等法院根据案件记录来判断事实或法律错误并驳回或宣告裁决无效的权力,从而缩小了司法复审的范围。该条例还规定,仲裁员的决定权由当事人一致同意或经法院许可的有限上诉权取代。
1989年,仲裁条例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以采纳稍作修改的UNCITRAL示范法(除第八章关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之外)。增加的2B节规定,经各方当事人书面同意,仲裁员还可以充当调解人,从而增强了本地仲裁立法。此外,还增加了2L和2M节,允许本地和国际仲裁制度之间的交替使用,以使本地仲裁立法与UNCITRAL示范法更具灵活性。
根据2L节,本地仲裁各方当事人可以选择适用UNCITRAL示范法;反之,根据2M节,除非合同当事人在起草仲裁条款或引起争议时决定选择放弃该法,否则他们将受到UNCITRAL示范法的约束。因此,各方当事人可以选择适用受到司法干预较多的本地仲裁制度,也可以选择适用当事人具有较大自主权且法院干预较少的国际仲裁制度。
仲裁裁决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包括形式缺陷和实体错误。形式缺陷指裁决不符合某些国家法律规定的特定形式要求,例如未明确标注必要信息或未采用书面形式等。不同国家对于形式缺陷的态度不同,一些国家将其作为撤销裁决的理由,而多数国家则允许仲裁庭进行修正。实体错误则
中国**象屿集团有限公司与**米歇尔贸易公司签署的钢材买卖合同中仲裁条款的效力争议。合同中的仲裁条款遵循国际商会仲裁院推荐的条款制作,双方约定了仲裁地点为北京,但未明确约定仲裁机构。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根据法律适用原则,应适用中国法律作为仲裁条款
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撤销程序,包括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条件、期间、管辖法院以及人民法院对申请的处理。申请撤销仲裁裁决需满足主体为仲裁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申请、在法定期限内提出、有证据证明仲裁裁决应予撤销等条件。法院会根据不同情况作出撤销裁决或驳回
全球范围内国际商事仲裁机构的设立情况,包括国际知名仲裁机构以及中国的涉外仲裁机构。文章介绍了仲裁机构的性质、任务,并详细阐述了仲裁程序、适用的实体法以及仲裁审理的形式。这些机构并非司法部门,而是依据法律成立的民间机构,主要处理国际商事争议。仲裁程序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