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适用法律
时间:2024-11-14 浏览:3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国际货物交易买卖中必须要签订合同,有了合同后双方的权益才能够有更好的保障。贸易买卖之间都会涉及到许多的法律知识,特别是国际间的买卖,常常会因各国法律不同而发生纠纷。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带你了解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法律适用知识。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纠纷的调整规范
对于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纠纷,适用的国际公约是《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简称CISG公约)。该公约明确规定了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包括货物质量标准、损害赔偿、违约责任等,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我国对CISG公约的适用
我国于1988年1月1日加入了CISG公约。根据公约规定,只要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相对方的所在国也是CISG公约的缔约国,应首先适用该公约解决双方争议。然而,CISG公约的适用具有任意性,当事人可以通过约定的方式排除其适用。根据公约第6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完全排除公约的适用,也可以删减或改变公约的任何规定。实际上,大部分案件当事人都通过选择适用公约以外的实体法排除了公约的适用。以广州法院为例,自2003年至今只有两件案件适用了CISG公约。除了当事人协议选择适用法律排除公约的适用外,较少适用公约的原因还在于我国《民法通则》第142条第2款规定了适用国际条约的条件,即只有在国际条约与我国法律有不同规定的情况下或者国内法没有规定的情况下,才考虑适用我国所参加或缔结的国际条约。根据这一规定,即使公约国当事人之间发生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纠纷,也较少在我国法律与公约之间存在不同规定的方面产生争议。尤其是1999年我国《合同法》在起草过程中充分借鉴和参考了CISG公约,许多内容与公约的类似规定十分接近。因此,在确定适用法律时,我国法官更倾向于选择适用《合同法》,而非CISG公约。
我国对CISG公约的保留声明
我国在加入CISG公约时对合同形式和效力两个方面做出了保留声明。这意味着,即使适用CISG公约解决双方争议,但涉及买卖合同的形式要求以及合同效力的问题,应适用我国法律进行审查,而不能适用公约。根据公约第11条的规定,销售合同无需以书面形式订立或书面证明,也不受任何其他条件的限制,可以用包括人证在内的任何方式证明。我国之所以对此条声明保留,在于当时有效的我国《涉外经济合同法》规定涉外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订立。虽然1999年10月1日生效的我国《合同法》规定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和口头形式,但至今我国对该保留并未撤回声明。因此,如果解决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争议适用CISG公约,仍需考虑我国的这一保留声明,即合同要以书面形式订立。
价格条件的法律影响
价格条件是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重要条款,对于确定双方的法律责任如货物毁损、灭失等风险、所有权归属等问题具有重要影响。国际商会制定的《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对CIF、FOB、CFR等贸易术语的含义、风险划分等问题作出了具体规定,在国际贸易纠纷案件中被广泛适用,填补了CISG公约以及我国《合同法》在该领域的空白。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我国国际贸易摩擦的现状及影响
中国国际贸易摩擦的现状及其影响,分析了全球贸易背景下中国遭遇的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救济调查的情况,并指出了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包括服务业出口能力和对外投资能力的不足,以及不同行业的竞争状况。同时,也指出了新兴或现代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增势迅猛
-
市场准入规定
乌拉圭回合农产品协议中的市场准入规定。包括关税化及削减关税水平的要求,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应分别达成的削减比例。同时,协议还规定了进口准入量的标准以及出口补贴、国内支持、卫生及植物检疫方面的规定。协议的执行期限以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承诺完成时
-
国际货物出口业务的程序
国际货物出口业务的程序,包括出口交易前的准备、出口交易磋商、与买方订立买卖合同以及履行合同等环节。在交易磋商中,需要经历询盘、发盘、还盘和接受等步骤。合同内容包括约首、本文和约尾等部分。卖方和买方需根据合同规定履行各自义务,如有违约需承担法律责任。
-
合同纠纷诉讼时效如何确定
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提起诉讼或仲裁的法定期限。一般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为3年,特殊争议如租赁合同中的延付或拒付租金、保管合同中寄存物丢失或损毁等的诉讼时效为1年。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的诉讼时效为4年。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是当事人知
-
法律对于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是如何规定的
-
国际海运货物保险合同纠纷案
-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法律适用公约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