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一直在不断提高质量检验标准,并增加检测项目。例如,美国是全球食品标签要求最严格的国家之一,其食品标签种类多达22种,并且每年都会进行修订和补充。美国要求所有包装食品都必须有食品标签,而膨化食品还需要有营养标签,必须标明至少14种营养成分的含量。同样,日本的进口农产品残留物限量标准也在不断增加。今年实施的“肯定列表”新增了51392个限量,涉及264类食品中的734种化学品残留,并且禁止使用15种农药和兽药。这使得农产品检测项目大幅增加。由于日本是中国食品和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市场,该国对农产品的检测要求的提高直接影响了中国的农产品出口额。
发达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规,形成了所谓的“绿色壁垒”。这些绿色壁垒包括国际和区域性的环保公约、国别环保法规和标准、检验和检疫要求、绿色包装和标签要求、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标志等自愿性措施,以及生产和加工方法及环境成本内在化要求等。动物福利问题尤其受到欧盟的重视。例如,欧盟规定鸡场的饲养密度每平方米只能养10只,而不是一般的12只。他们认为密度太大会使鸡感到不舒适,因此增加了养殖成本,形成了贸易壁垒。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国际争论的焦点。美国对转基因食品持积极态度,而欧盟和日本等国则坚决反对。这也引发了有关转基因农产品进口管理措施的讨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呈日益升级的趋势。例如,日本自2003年起实施了“大米身份认证制度”,要求所有进入日本市场的大米必须标明品种、产地、生产者姓名和认证号码等信息,否则不允许销售。此后,日本又将认证范围推广到蔬菜,并要求市场上销售的本地蔬菜都必须有认证标志。对中国等国家的农产品来说,进入日本市场将变得更加困难。
近年来,技术性贸易壁垒直接导致中国农产品出口遭受巨大损失,同时也带来了间接损失,难以估计其规模。据商务部统计,我国90%的农业及食品出口企业受到国外技术贸易壁垒的影响,每年造成约90亿美元的损失。受阻的产品范围从蔬菜、水果、茶叶扩展到蜂蜜、畜产品和水产品。国外实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
中国国际贸易摩擦的现状及其影响,分析了全球贸易背景下中国遭遇的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救济调查的情况,并指出了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包括服务业出口能力和对外投资能力的不足,以及不同行业的竞争状况。同时,也指出了新兴或现代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增势迅猛
乌拉圭回合农产品协议中的市场准入规定。包括关税化及削减关税水平的要求,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应分别达成的削减比例。同时,协议还规定了进口准入量的标准以及出口补贴、国内支持、卫生及植物检疫方面的规定。协议的执行期限以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承诺完成时
绿色贸易壁垒成为关注焦点的原因主要是:客观上绿色要求与贸易存在不协调之处;主观上某些国家在利用绿色概念实施贸易保护。在WTO框架下,绿色贸易壁垒主要涉及《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和《实施植物和植物卫生检疫协议》。一般认为,构成绿色贸易壁垒的形式主要涉及环保法
近年来我国输欧产品屡屡“碰壁”,就是欧盟国家采取技术壁垒保护本国市场的结果。如何采取措施突破技术壁垒以及建立自己的技术性保护措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本文对此提出了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