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定期向司法所报告遵纪守法情况:社区矫正人员需要定期向司法所报告自己的遵纪守法情况,接受监督管理,并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活动。如果发生居所变化、工作变动、家庭重大变故或者接触对其矫正产生不利影响的人员,社区矫正人员需要及时报告。
2. 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人员报告身体情况:对于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人员,他们需要每个月向司法所报告自己的身体情况,并每三个月向司法所提交病情复查情况。
3. 特定区域或场所的进入需经批准:如果社区矫正人员确需进入人民法院禁止令确定需经批准才能进入的特定区域或场所,他们需要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并告知人民检察院。
4. 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旗):社区矫正人员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旗)。如果因就医、家庭重大变故等原因确需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旗),在七日以内的,需要报经司法所批准;超过七日的,需要由司法所签署意见后报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返回居住地时,需要立即向司法所报告。社区矫正人员离开所居住市、县(旗)的时间不得超过一个月。
5. 不得变更居住的县(市、区、旗):社区矫正人员未经批准不得变更居住的县(市、区、旗)。如果社区矫正人员因居所变化确需变更居住地,需要提前一个月提出书面申请,并由司法所签署意见后报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批。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在征求社区矫正人员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的意见后作出决定。经批准变更居住地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将有关法律文书和矫正档案移交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有关法律文书应当抄送现居住地及新居住地县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社区矫正人员应当自收到决定之日起七日内到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
6. 参加教育学习活动: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参加公共道德、法律常识、时事政策等教育学习活动,以增强法制观念、道德素质和悔罪自新意识。每月,社区矫正人员需要至少参加八小时的教育学习。
《甘肃省自然灾害救助办法实施细则》的相关内容。包括灾情上报与统计、自然灾害救助款物使用、救灾捐赠管理等方面。同时,文章还概述了甘肃省近五年发生的自然灾害情况,包括旱灾、低温冷冻和雪灾、洪涝、风雹和火灾等,并对自然灾害的种类进行了简要介绍。
交通事故救助基金的定义和实际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虽然国家已经立法设立该基金,但在实际运行中,存在许多市未成立相应基金、资金有限无法全面救助等问题。文章还介绍了救助基金的垫付程序,包括抢救费用和丧葬费用的垫付流程。总的来说,交通事故救助基金在实际应用中
旅客合同中的附随义务和法定义务。在客运过程中,承运人对旅客的人身安全负有保护注意义务,并对患有急病的旅客负有尽力救助的义务。未履行救助义务导致旅客伤亡的,承运人需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文中以一起具体案件为例,法院判决被告运输公司因未履行救助义务而向原告支
海难行政强制救助的程序和费用计算问题。救助费用根据实际支出确定,救助双方未达成合意时可通过海事评估鉴定机构评估。救助报酬的计算应遵循鼓励海难救助原则,即救助价值低于救助费用时,船方或其他救助受益人应承担补偿义务。同时介绍了海事管理机构主导和指挥的海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