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的规定,可以指定监护人。如果有关当事人对指定结果表示异议,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以重新指定监护人。另外,有关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对于完全具备民事行为能力的老人,他们可以自行指定监护人。
我国的监护制度仅适用于两类人群,即未成年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这两类人由于年龄幼小或精神状况异常,无法独立保护自己的权益,因此需要设立监护人代表他们进行民事活动,保护他们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这是监护制度设立的目的。
然而,对于老年人而言,只有在其精神状况失常的情况下才适用监护制度。对于身体衰老但心智健全的老人,他们仅仅是因为生活能力减退而无法自己照料自己。对于这类老人,民法为他们设立的制度是赡养制度,而非监护制度。尽管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可能不如年轻人,但他们的智力和心智状况通常与年轻人相当,因此无需他人的监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31条的规定,对于监护人的确定存在争议的情况,可以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来指定监护人。如果有关当事人对指定结果表示异议,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重新指定监护人。另外,有关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对于完全具备民事行为能力的老人,他们可以自行指定监护人。
根据《民法通则》第十七条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监护人可以由以下人员担任:
如果对于担任监护人的人选存在争议,应由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监护人。如果对于指定结果有异议并提起诉讼,将由人民法院做出裁决。
如果没有符合第一款规定的监护人,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将担任监护人的职责。
中国婚姻法中送养人与继承权的关系。依据法律规定,养子女在收养关系成立后对亲生父母的财产没有继承权,而养父母与养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对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送养人需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并面临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但某些情况下如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
《民法典》生效后的监护权问题,包括父母离婚后监护权的归属和监护权的内容。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离婚不会消除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管教和保护的权利义务。监护权内容包括人身和财产上的监护以及代理未成年子女的权利,但不包括扶养与继承的权利义务。虽然我
离婚前承诺的抚养权有效性问题(《婚姻法》于2020年12月31日失效)
离婚后父母与子女关系的处理,以及抚养权归属问题的规定。讨论了不同年龄段子女的抚养权处理方式,包括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两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和已满十周岁的子女。文章还提到了父母双方达成协议的处理方式和最新资讯《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即使离婚后,父母与子女的
父母离婚后母亲去世,父亲是否成为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监护人这一问题。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父母离婚后,如果母亲抚养未成年子女并去世,父亲将自动成为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监护人。如存在争议,可由相关单位或居民委员会指定监护人,当事人不服可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