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行政拘留程序,被处罚人的亲属、朋友可以在拘留所提前预约,在规定的探视时间对被处罚人进行探视。
探视时,可以携带日常用品和食品,但食品需要经拘留所值班民警检查。其他物品一律不得携带给被处罚人。
人犯与其居住在境内的近亲属通信,须经办案机关同意。要求会见的须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或国家安全机关的主管局、处长批准。
人犯与其居住在香港、澳门、台湾的近亲属以及外国近亲属会见、通信,或者外国籍人犯与其近亲属、监护人及其所属国驻华使、领馆人员会见、与外国通信,均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或者国家安全厅、局批准。
会见人犯的次数每月不得超过一次,每次会见时间不得超过半小时。每次会见的近亲属不得超过三人。
会见时,应当有办案人员和看守干警在场监视。对外国籍人犯、少数民族人犯和聋哑人犯,还必须有办案机关聘请的翻译人员在场。
会见中,严禁谈论案情,不准使用暗语交谈,不准私下传递物品。违反规定不听制止的,应即责令停止会见。
公安机关对报案、控告、举报或者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主动投案,以及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司法机关移送的违反治安管理案件,应当及时受理,并进行登记。
治安案件调查结束后,公安机关根据情况作出以下处理:
1. 确有依法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违法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及具体情况,作出处罚决定。
2. 依法不予处罚的,或者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作出不予处罚决定。
3. 违法行为已涉嫌犯罪的,移送主管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 发现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其他违法行为的,在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作出处罚决定的同时,通知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处理。
被决定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人,由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送达拘留所执行。
拘留所应当凭拘留决定机关的拘留决定文书及时收拘被拘留人。需要异地收拘的,拘留决定机关应当出具相关法律文书和需要异地收拘的书面说明,并经异地拘留所主管公安机关批准。
拘留所收拘被拘留人后,应当告知被拘留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应当遵守的规定。
拘留所收拘被拘留人后,拘留决定机关应当及时通知被拘留人家属。
拘留所收拘被拘留人,应当对被拘留人的人身和携带的物品进行检查。被拘留人的非生活必需品及现金由拘留所登记并统一保管。检查发现的违禁品和其他与案件有关的物品应当移交拘留决定机关依法处理。
对女性被拘留人的人身检查应当由女性人民警察进行。
祖母是否享有对孙子的探望权问题。虽然我国《婚姻法》未明确规定隔代亲属的探望权,但在具体个案中,正确行使探望权有助于子女身心健康。同时,探望权是自动享有的,受阻时可通过合法程序进行救济,强制执行措施包括说服、教育、警告以及拘留、罚款等,但不能对子女人身
探监费用的相关规定。对于未决犯,家属无法直接探望,只能通过律师了解情况;而已判刑关在看守所的罪犯,直系亲属可以探视,需携带户口本和身份证等证明文件。在监狱服刑的罪犯,除直系亲属外,其他亲属或有帮助的人经过监狱批准也可以进行会见。
被拘留人的家属或其他探视的人员可以直接携带身份证前往拘留所探视,也可以通过信件等与被拘留人通信。律师会见被拘留人的还需携带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拘留所保障被拘留人在拘留期间的会见权利。被拘留人应当遵守拘留所的会见管理规定。会见被拘留人
被处罚人的亲属、朋友提前预约,在行政拘留所规定的探视时间可以探视被处罚人。第二十七条被拘留人遇有参加升学考试、子女出生或者近亲属病危、死亡等情形的,被拘留人或者其近亲属可以提出请假出所的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