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民法典》和《继承法》的相关规定,自书遗嘱的交付需要遗嘱人本人亲自到场进行。在2021年1月1日起,《民法典》正式生效,取代了《继承法》的规定,因此在此日期之前的规定将失效。
遗嘱执行人是根据遗嘱人的意愿执行遗嘱的人。根据《继承法》的规定,遗嘱人有权指定遗嘱执行人。遗嘱执行人必须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遗嘱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指定遗嘱执行人。遗嘱执行人在执行遗嘱时,应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如果指定的遗嘱执行人是法定继承人,则该继承人不能拒绝担任遗嘱执行人。如果遗嘱中指定的遗嘱执行人是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则只有该人同意承担遗嘱执行的义务时,才能成为遗嘱执行人。
如果遗嘱中没有指定遗嘱执行人,遗嘱应由继承人执行。如果有多个继承人,则他们共同担任遗嘱执行人。继承人还可以共同推举一人或几人作为代表来执行遗嘱。
遗嘱执行人必须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如果没有指定遗嘱执行人,也没有继承人,或者继承人没有资格担任遗嘱执行人,则应由遗嘱人生前所在单位或继承地点的基层组织担任遗嘱执行人。
自书遗嘱执行人的资格包括以下情况:
遗嘱执行人的作用是确保遗嘱按照法律的规定完全实施,并且顺利进行遗产的分割,以避免争议。
除非遗嘱中另有特别规定,遗嘱执行人可以执行以下事务:
根据2021年1月1日生效的《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自然人可以依照法律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自然人可以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数人继承,也可以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个人。此外,自然人还可以依法设立遗嘱信托。
公证遗嘱与见证遗嘱的区别。公证遗嘱是由公证机关证明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的遗嘱,具有法定的证据效力;而见证遗嘱则是律师进行见证的遗嘱,其效力与自书遗嘱或代书遗嘱相当。两者在法律效力和证明程序上存在明显差异,且当存在多份矛盾遗嘱时,以最后一份公证遗嘱为准。
律师作为遗嘱执行人的资格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律师可以担任遗嘱执行人,但必须符合无利益关系和不属于继承人的条件。同时,文章还介绍了遗嘱的见证人的限制,包括无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继承人和受遗赠人等不能作为见证人。
口头遗嘱的效力要件。口头遗嘱生效需满足遗嘱人具备订立能力、处于危急情况、有见证人存在、受益人合法以及遗嘱内容合法等条件。同时,根据《继承法》规定,口头遗嘱仅在危急情况下有效,且必须有见证人在场见证。危急情况解除后,口头遗嘱失效。
遗嘱对私生子的财产继承问题。私生子可以通过遗嘱继承财产,但遗嘱需遵循《继承法》规定,为缺乏劳动力又无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遗产份额。判断继承人是否符合这一标准的时间点是遗嘱生效时,且具体标准在我国继承法中存在模糊性,给实际操作带来难度。对于不同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