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杀害被继承人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不论是既遂还是未遂,也不论是否受到刑事责任的追究,都会导致继承人丧失继承权。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只有故意杀人才会导致继承权的丧失,过失杀人并不会产生此后果。
继承人如果杀害的是法定继承人范围内的人,不论是直接实施还是教唆他人实施,不论是否既遂或未遂,也不论是否受到刑事责任的追究,都会导致继承权的丧失。
然而,如果继承人的配偶或其他亲属独立实施杀害行为,则不会导致继承人丧失继承权。此外,如果继承人杀害其他继承人并非为了争夺遗产,而是出于其他目的或动机,尽管可能会受到刑事责任的追究,但并不会因此而丧失继承权。
继承人如果遗弃被继承人,都将导致继承权的丧失,不论是否受到刑事责任的追究。
虐待被继承人并不一定会导致继承权的丧失,只有在虐待情节严重的情况下才会发生此后果。判断继承人虐待被继承人情节是否严重,可以考虑虐待行为的时间、手段、后果和社会影响等因素。
然而,如果继承人在遗弃或虐待被继承人后表现出悔改,并且被继承人在生前表示宽恕,那么可以不确认其丧失继承权。这一条款旨在促使继承人改恶从善。相比之下,第一、二、四条款都是绝对丧失继承权,没有挽回的余地。
继承人如果伪造、篡改或销毁被继承人的遗嘱,在情节严重的情况下,将导致继承权的丧失。所谓情节严重是指侵害了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利益,并给其生活带来困难。
去世二十年的儿女在无人办理继承的情况下是否享有继承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继承权的主体是公民,去世的儿女作为第一继承顺序的子女,在无人办理继承时,仍享有继承权。但具体继承份额可能受到特殊情况的影响。
放弃继承权的法律效力及其条件。其中,放弃继承权不产生代位继承,无条件且无保留要求。放弃继承权后若需恢复,需经法院决定。此外,放弃继承权的公证程序包括必须由继承人本人亲自办理公证,并提交相关材料,如身份证明、被继承人死亡证明等。
共同遗嘱的相关问题,包括形式上的共同遗嘱与实质意义上的共同遗嘱,共同遗嘱的性质认定,以及能否单方变更夫妻共同遗嘱等问题。共同遗嘱涉及个人遗产的处置与遗嘱人的意愿,需要注意法律行为的合法性和遗嘱人之间的关联性。同时探讨了学界对于共同遗嘱性质的三种观点,
继承权的放弃及其法律效果。继承人可以选择放弃继承权,一旦放弃,不得撤销,且不再承担被继承人的税款和债务义务。对于放弃继承权后的撤销情况,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承认。遗产处理后提出反悔的,不予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