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赡养 > 赡养义务 > 精神病能赡养老人吗

精神病能赡养老人吗

时间:2024-02-19 浏览:14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65893
有不少老人的子女都是有疾病的,如果出现有疾病的情况,可能很难尽到赡养的义务,那么如果子女有精神病是否能够赡养老人?下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精神病人是否有赡养老人的义务

精神病人的赡养义务

根据《宪法》和《婚姻法》的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有赡养的义务。对于精神病人来说,如果是间歇性精神病,平时有劳动能力的,需要尽力履行赡养的义务。然而,对于完全无劳动能力的精神病患者来说,他们无法承担赡养义务。

精神病人的赡养责任

如果精神病患者是长期性的,他们需要在精神病院接受治疗。但是,如果患者是间歇性的,即有时发病有时不发病,那么在发病期间,父母需要照顾和帮助患者。而在患者没有发病的时段,患者也应该尽自己的能力来帮助父母,尽力履行赡养的义务,以减轻家庭的负担。

赡养义务的法律规定

赡养扶助的义务

根据《宪法》和《婚姻法》的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赡养扶助的主要内容包括在现有经济和社会条件下,子女应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用品和费用,并在生活、精神和感情上尊敬、关心和照顾父母。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已婚或未婚,只要有经济负担能力的成年子女,在父母需要赡养时都应尽力履行这一义务,直至父母死亡。

赡养费的计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规定,赡养费的计算是根据被赡养人家庭的经济状况、实际需求以及赡养人的经济能力来确定的。如果被赡养人或抚养人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赡养或抚养义务人应承担相应的赡养费。具体计算方法是,根据子女家庭人均月收入高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情况,按一定比例计算赡养费。对于二个子女以内的家庭,赡养费按50%计算;对于三个子女以上的家庭,赡养费按40%计算。应付的赡养费除以被赡养人数,得出每个被赡养人应该支付的赡养费。

赡养费的标准

人民法院在认定赡养费时,会考虑当地的经济水平、被赡养人的实际需求以及赡养人的经济能力。赡养费的给付内容包括老年人的基本赡养费、生病治疗费用、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的护理费用、老年人的住房费用、必要的精神消费支出和必要的保险金费用。

不履行赡养义务的法律后果

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

根据《婚姻法》的规定,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付给抚养费的权利。一般来说,当子女成年并独立生活后,父母在物质和生活上不再有抚养义务。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如子女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劳动能力而收入不足以维持生活,仍在校就读,或确无独立生活能力和条件的情况下,父母仍然有教育抚养的义务。

追索抚养费的权利

当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子女有权向父母追索抚养费。对于由于追索抚养费而引发的纠纷,可以通过有关部门进行调解,也可以通过人民法院的诉讼程序解决。对于拒绝履行抚养义务且情节恶劣构成犯罪的人,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如何证明子女不赡养老人

    如何证明子女不赡养老人的情况,并介绍了相关证明方法和法律依据。可以通过基层组织证明、证人证词和老人自己的陈述来证明。我国法律规定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不履行赡养义务将承担法律责任,包括支付赡养费和可能面临的监禁。赡养扶助义务是法定义务,子女必须履

  • 非独生子女能否单独承担赡养责任

    非独生子女是否可以单独承担赡养责任的问题。指出子女在物质和经济上都要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并且每个子女都有赡养父母的义务和责任。无论是否独生子女,都应该履行赡养义务。对于不与子女一起居住的父母,子女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经济能力支付一定的赡养费用。同时

  • 离婚对方从未管孩子老了孩子要赡养吗

    离婚后对方未承担抚养责任的情况下,子女是否仍然要承担赡养责任的问题。根据中国的相关法律,即使离婚后一方没有履行抚养义务,子女仍然有赡养扶助的义务。法律明确规定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抚养和赡养义务,并且这些义务是法定义务,不能被随意免除。然而,法定权利人仍

  • 不赡养老人分不到遗产吗

    我国继承法中关于赡养义务与遗产继承的关系。赡养义务人不履行对老人的赡养责任可能在遗产继承时受到少分或不分的处罚。赡养义务包括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以及晚辈对长辈的赡养,不履行赡养义务的情况可能会受到法律追究。

  • 法定不赡养老人是否有继承权?
  • 多分财产是否有更多赡养义务
  • 赡养纠纷调解案例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