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姻法关于法定结婚年龄的规定未改变,仍保持1980年婚姻法的规定,即男性不得早于22周岁,女性不得早于20周岁(婚姻法第六条)。法定结婚年龄指的是法律规定的结婚的最低年龄。换句话说,男女双方未达到这个年龄就不能结婚,只有达到或超过这个年龄才能结婚。至于结婚的最高年龄没有限制。婚姻关系的性质和特点要求男女当事人必须达到适婚年龄,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具备必要的生理和心理条件,在处理婚事时做出判断,并在婚后承担对家庭、子女和社会的责任。婚姻法规定的男性22周岁和女性20周岁的法定结婚年龄,既考虑了男女青年的身心发育,又考虑了国家人口控制和城乡居民的接受程度,符合我国国情。
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迅速。因此,在婚姻法修订过程中,有人主张提高法定结婚年龄,例如将男性提高到25周岁,女性提高到23周岁;还有人主张将男女法定结婚年龄都提高到25周岁甚至28周岁。这种观点难以被更多人接受。男性22周岁和女性20周岁的法定结婚年龄,在我国历史上和与世界各国相比已经是最高的了。还有部分单位、组织和个人不执行婚姻法关于法定结婚年龄的规定,不允许已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的人结婚,这在群众中引起了很大的不满。一些单位、组织和政府部门为了贯彻计划生育国策,完成晚婚指标,除了宣传、动员、说服群众晚婚外,还强行阻止一部分已达到法定结婚年龄但未达到晚婚年龄的人结婚,导致法定结婚年龄形同虚设,给人们留下政府不遵守法律的印象。
因此,他们建议本次修改婚姻法时将法定结婚年龄与国家政策规定的晚婚年龄保持一致,既能体现依法行政,又便于操作和执行。然而,这个建议没有被采纳。国家政策或某个行业、单位或组织的规定不得与国家法律相违背,如果发生冲突或矛盾,应以国家法律为准。男性22周岁和女性20周岁是婚姻法明确规定的男女双方可以结婚的法定结婚年龄,有关部门的晚婚年龄不能取代婚姻法规定的法定结婚年龄。单位、组织等不开具当事人可以结婚的证明信的行为违反了法律规定,不应得到支持。在婚姻法修改中,有的部门和人士提出,男女双方是否结婚完全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为什么还要单位出具证明信,表明是否同意结婚呢?这种做法是否妥当、是否必要、是否违背了男女双方当事人结婚不受一方强迫或干涉的规定,这个提议是有道理的,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修改结婚登记方面的规定。
关于我国婚姻法的相关规定,包括自愿离婚和诉讼离婚的方式及其法律效果。针对被骗离婚的情况,即使存在欺骗行为,离婚登记仍然有效。如果被欺骗一方想要重新分割财产,可以根据婚姻法相关规定提起诉讼要求重新分割。对于离婚后是否恢复婚姻关系的问题,离婚后按照结婚的
中国婚姻关系的合法性和遗产继承的相关法律规定。根据《婚姻法》,男女双方必须登记结婚才能成为合法夫妻。在遗产继承方面,配偶、子女和父母为第一顺序继承人。但未登记结婚的人不是合法配偶,不能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然而,根据《婚姻法》的特殊条款,对于与
新婚姻法对事实婚姻的规定和效力。新婚姻法明确了事实婚姻的认定标准和条件,包括未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男女。文章指出,尽管事实婚姻未经过法律程序登记,但在法律上仍具有一定的效力,双方享有夫妻间的大部分权利和义务。然而,相较于合法登记的婚姻,
《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十条规定关于彩礼返还的条件。包括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未共同生活以及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等情形。解决彩礼纠纷时,应注意是否缔结婚姻关系、离婚为前提考虑返还请求、确保当地存在婚前给付彩礼的习俗、区分彩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