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担保法司法解释的规定,双方约定解约定金条款时,必须明确约定解约定金的数额。此约定的金额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百一十七条的规定,定金交付后,交付定金的一方可以按照合同的约定以丧失定金为代价解除主合同;而收受定金的一方可以以双倍返还定金为代价解除主合同。对于解除主合同后责任的处理,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百二十一条的规定,当事人约定的定金数额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时,超过部分将不被人民法院支持。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涉及合同解除的问题。合同解除是基于有效成立的合同前提下的,其目的在于解决有效成立的合同被提前消灭的问题。当事人在解除合同之前,根据不同的适用情况,可以采取以下几种不同的救济方案:
为避免合同履行风险,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可以事先约定哪些事实的出现会导致合同解除的问题。通过掌握解除合同的主动权,当事人可以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有效应对。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如果确实出现了一些不利于合同履行的客观情况,或者当事人确实不愿再履行合同但不符合约定解除或法定解除的情形,要求解除合同的一方应及时向对方书面通知解除合同的意思,以友好协商的方式取得对方的理解和同意。双方应在协商的基础上达成解除合同的协议,以避免给对方造成损失。
当出现不可抗力或对方严重违约等法定解除合同的情况时,主张解除合同的一方应及时书面通知对方解除合同。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为维护自身合法利益并防止可能的诉讼纠纷,解除合同的一方还应注意取得和保留相关证据。
单方有权解除合同的一方应及时行使自己的权利。如果怠于行使或错误地认为自己有权在任何时候行使解除权,将会导致该权利消失。因此,行使解除权时应注意法律规定的解除权行使期限。
如果接到解除通知的一方对解除合同有异议,认为对方没有权利单方解除合同,应及时向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根据仲裁协议向仲裁机关提出请求,以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关于定金罚则的适用范围。当事人可约定定金作为债权担保,如一方不履行债务,则根据违约情况适用定金罚则。定金数额有限制,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若实际交付的定金数额与约定不符或有违约情形,根据相关
定金合同要采用书面形式,并在合同中约定交付定金的期限,定金合同从实际交付定金之日生效。解约定金是以一方解除合同为适用条件。
原告与被告签订房屋租赁合同,约定:承租人被告不能完整履行合同,则赔偿三个月房租、支付5%违约金、扣除履约金及支付免租期一个月房租。履行一年之后,被告向原告送达解约通知书,原告签收。本案中,原告不依据合同约定的违约金、履约金扣除及实际支付的定金来追究被告
对方违约,可不退定金,还有依据合同中实际的情况来写。解约定金是以一方解除合同为适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