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5年10月1日之前,道路交通事故伤残鉴定主要由交通大队委托公安机关的法医中心进行评定,当事人根据评定结果进行调解或提起诉讼。
然而,2005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并于同年10月1日实施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第七条,明确规定:“侦查机关根据侦查工作的需要设立的鉴定机构,不得面向社会接受委托从事司法鉴定业务。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门不得设立鉴定机构。”
《决定》对长期存在争议的司法鉴定管理问题进行了界定和规定,消除了因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导致的司法鉴定各自为政、管理混乱的问题,为司法鉴定的法治化和规范化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持。
《决定》明确规定,侦查机关即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和检察机关等只能设立鉴定机构以满足侦查工作的需要,不得对外开展鉴定活动。
《决定》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管理部门不得设立鉴定机构,以确保司法公正和行政公正。
然而,由于个别交通大队出于某种利益的考虑或法律知识的欠缺,仍然让当事人到公安机关的法医中心做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导致败诉的案例时有发生。
对于诉前道路交通事故伤残鉴定,一般由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事务所在接受委托后,会委托有鉴定资质的法医中心进行伤残鉴定。
如果案件进入诉讼程序,伤残鉴定将在法院的主持下,由当事人双方共同指定有鉴定资质的法医中心进行鉴定。
接受委托的法医中心将根据国家标准对当事人的伤残情况进行综合评定。代理人(如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律师事务所)将领取伤残鉴定结论后,根据伤残等级与肇事人、车主或保险公司进行调解或提起诉讼。
如果当事人或代理人对鉴定结论有异议,可以申请重新鉴定或补充鉴定。相关鉴定费用(如会诊费、鉴定费)由提出异议的一方承担,最终由败诉方承担。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的程序及要求。当事人和代理人有权向公安机关提出鉴定申请,公安机关决定事故调查所需的鉴定,当事人也可自行选择鉴定部门。鉴定委托应根据被鉴定题目的性质和难度选择相应机构。公安机关应在勘查现场之日起5日内指派或委托技术鉴定机构进行检修、鉴定
交通事故伤残评定的程序和要求。伤残评定是在伤者康复后进行,通过客观检验和评价确定伤残程度的过程,分为一级到十级。伤者需提供相关材料,其完整性、充分性和真实性对司法鉴定机构是否受理有直接影响。评定所使用的标准包括多个法规和国家标准,涉及人体损伤、事故伤
交通事故评残的法律程序,当当事人对伤残鉴定结论不满意时,可以采取的救济方式。包括申请重新鉴定和通过质证排除或降低鉴定结论的证明力。在特定情形下如鉴定机构或人员无资质、鉴定程序违法等可申请重新鉴定。当事人对鉴定结论有异议时,可通过要求鉴定人出庭接受质询
伤残鉴定的法律规定。文章指出,没有法律规定要求保险公司必须亲自到场进行伤残鉴定,当事人可以选择有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若保险公司不认可鉴定结果,需提供新证据证明原鉴定不准确。当事人在交通事故中受伤致残必须在治疗终结后15日内申请伤残评定,否则视为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