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交通事故调解后的情况,若已经实际履行赔偿协议,则不得再要求赔偿,除非能够证明调解协议不是自愿签订的。然而,若调解后没有实际履行赔偿协议,则可以通过起诉要求对方履行赔偿协议。
作为交通事故的受害方,若选择通过诉讼索赔,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确定起诉对象。根据丁换生的表示,在肇事司机、车主等显而易见的被告之外,还可以将道路上违法设置障碍物导致事故发生的单位或个人以及违章停车引发事故的机动车一方等作为起诉对象。被告方越多,对最终赔偿款的落实也越有利。
确定被告需要根据过错原则来确定其对事故的过错程度,根据即将实施的《侵权责任法》规定,在立案时法院会进行初步审查以确定被告的身份。
调解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争议时,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对交通事故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
宣读交通事故认定书。
分析当事人过错导致交通事故的客观事实,并对其进行教育。
根据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的当事人责任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确定当事人应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
计算人身损害赔偿和财产损失总额,并划分各当事人应分担的数额。对于造成人身损害的情况,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的赔偿项目和标准进行计算。修复费用和折价赔偿费用应根据实际价值计算,若对实际价值有争议,可由当事人委托具有资格的评估机构进行财产损失评估。
根据公平、合理、自愿的原则确定赔偿方式。
调解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争议时,应遵循公平、合理、自愿的原则。
交通事故中脸部受伤的赔偿标准,包括没有构成残疾和构成残疾两种情况下的赔偿内容。此外,文章还介绍了赔偿的诉讼程序,包括一审和二审的具体步骤。赔偿内容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多个方面。如果双方未达成协议或调解书生效后不执行,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
交通事故诉讼程序的法律要求。当事人提起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诉讼时,需递交起诉状并经过法院审查受理。之后进入审理前的准备阶段,包括发送起诉状、被告提交答辩状等。接着是开庭审理阶段,包括通知诉讼参与人、核对身份、宣布纪律等。法庭调查与辩论后,法院会进行调解或
同一交通事故受害方的共同诉讼和交通事故受害方的赔偿方式。共同诉讼中,当事人可以合并审理,形成共同诉讼,其中一方当事人的诉讼行为对其他共同诉讼人可能产生效力,视具体情况而定。赔偿方式包括协商解决、调解程序和诉讼程序三种途径。根据不同情况,当事人可以选择
交通事故伤残重新评定的程序及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调解程序。当事人对伤残评定结果不服的,可在接到评定书后15日内向上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申请重新评定。调解过程需在交通事故办案人员主持下进行,并严格遵循相关规定,包括调解次数、参与人员、替换和中断情况、调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