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侦查机关已经立案的,不受追诉时效限制,仍应追究刑事责任。
即使没有立案的10年也没有过交通肇事罪的追诉时效。追诉时效是根据具体的犯罪情形所对应的法院判决的刑度中最高法定刑来确定追诉时效的,由于没有具体的细节,所以无法判断。交通肇事罪的最高法定刑是有期徒刑,所以依据追诉时效的计算方式可得,最长追诉时效是15年。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对于肇事后未逃离(或未能逃离)事故现场,而是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时候逃跑的,也应视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交通肇事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的情节的,属于交通肇事罪的情节加重犯。构成该情节加重犯,首先要求行为人的肇事行为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否则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只能作为定罪情节在确定其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时加以考虑;
其次要求行为人明知自己已经发生交通肇事行为,如果对肇事不具有明知的,自然也不可能产生逃避法律追究的动机,也就不构成交通肇事逃逸行为。
再次,对于虽然履行了对被害人的抢救义务,但是逃避责任查清认定的行为,仍然构成交通肇事逃逸。
最后,所谓交通肇事逃逸主要是指自现场逃离,但也可以将被害人送往医院后逃离,甚至在现场躲藏的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有关交通肇事罪的处罚。该罪行涉及因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导致的事故,包括造成他人重伤、死亡或公私财产重大损失的情形。处罚根据情节不同分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以及逃逸等恶劣情节的处罚。同时,讨论了交通肇事罪与其他犯罪的定罪处罚,以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可以同时追究民事和刑事责任。在民事方面,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肇事司机逃逸导致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时,司机需承担全部赔偿费用。而在刑事方面,根据刑法相关规定,肇事后逃逸被视为加重情节,可能被判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如果逃逸导致伤者死亡或严重
交通事故发生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会引发一系列的法律责任,其中刑事责任的承担是最严厉的惩罚,它涉及到对人身自由的限制,甚至对生命的剥夺。交通肇事逃逸的,在查获交通肇事逃逸人和车辆后十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了交通事故发生
2.台湾刑法第185条之四肇事逃逸罪; 3.酒后驾车肇事逃逸,不考虑是否危险驾驶,其中分为致死逃逸和致伤逃逸; 4.酒后驾车肇事致自己受伤后逃逸; 而对于第四个层次 酒后驾车肇事致使自己受伤逃逸当然是无罪的,因为致人死伤中的“人”指的是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