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找不到人怎么办
时间:2024-11-17 浏览:2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交通事故是造成我国人员死亡最多的一类安全事故,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员死亡的,肇事者如果害怕法律制裁而选择逃离现场的,会构成交通肇事逃逸,那么交通肇事逃逸找不到人如何处理?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交通肇事逃逸找不到人的法律处理办法
一、查找肇事者
对于存在肇事者逃逸的交通事故,受害人一方应采取以下措施:
- 事故发生后,立即报警,并保护现场,自行保留、收集证据,避免证据毁损。
- 向交管部门提供肇事车辆的车型、颜色、特征以及逃逸方向和逃逸驾驶人的体貌特征等信息,协助交管部门查缉肇事车辆及其司机。
- 申请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即使肇事者未被找到。
二、赔偿问题处理
由于肇事车辆和司机未被找到,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赔偿:
- 对于前期的医疗等费用损失,受害人可以先自行垫付,待日后查找到事故肇事车辆和司机后,向其追偿。
- 如果通过车辆牌照等得知车辆的保险公司,可以向保险公司要求相应的赔偿责任,包括支付前期的医疗抢救费用等。
- 通过交管部门向道路交通事故救济基金申请垫付医疗抢救费用或死者丧葬费用。
- 如果事故确定并非由肇事者承担赔偿责任,即使其未被查缉,也可以依照相关规定向其他的事故赔偿义务主体索赔,例如知道肇事者的单位,并确定单位为赔偿主体的。
- 对只能由肇事者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况,待查缉后向其追偿。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在肇事者逃逸的情况下,尽可能保护受害人的权益,并最大程度地追求合理的赔偿。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肇事逃逸构成要件的主观方面
肇事逃逸构成要件的主观和客观方面。主观方面关注行为人的动机和意识状态,通常是为了逃避抢救义务和责任追究。客观方面则指逃逸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包括最高院的《解释》规定的五种情形。此外,文章还讨论了逃逸行为的空间要素,包括是否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
-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法律规定及处罚
我国关于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法律规定及处罚。交通事故逃逸行为指逃避法律责任的行为,其处罚视情节严重程度而定。对于逃逸行为导致严重后果的情况,法律规定了相应的刑事责任。此外,对于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心理态度,本文认为应限于过失。
-
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内容
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内容。该认定书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制作,包含当事人、车辆等基本情况,交通事故的事实、证据及原因分析和责任归属。若交通肇事人逃逸未查获或事实无法查证,可在书面申请后十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对于无法查证交通事故事实的情况,该认定书应载
-
交通事故责任人逃逸后的处理措施
交通事故责任人逃逸后的处理措施。逃逸者会被交通管理部门查缉,并启动查缉预案和布控系统。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会制定查缉预案,组织专门力量处理案件,并通过协查通报和社会公告等方式要求协助查缉逃逸车辆或提供线索。同时成立领导小组和督察办公室来指挥、指导专项
-
交通肇事逃逸认定要件的法律术语解析
-
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制作时限
-
交通肇事逃逸商业险赔偿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