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尚未对金融业不正当竞争做出明确规定。根据一般不正当竞争的定义和特点,金融业不正当竞争可暂时解释为金融机构或相关从业人员违反国家竞争法规定,损害其他金融机构合法权益,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金融业不正当竞争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主体具有特定性。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的经营者,主要指以谋取利益为目的参与金融市场竞争,提供金融服务的企业,如商业银行、保险机构、证券机构等。
其次,金融业不正当竞争行为具有违法性,即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违背了市场交易应遵循的原则。
第三,金融业不正当竞争行为具有危害性。这种行为损害了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金融秩序,对金融市场的安全和稳定构成威胁。由于金融业的特殊性,其不正当竞争行为相比其他行业更具危害性。金融业的经营风险较高,因此金融业不正当竞争的危害更大。除了一般特征外,金融业不正当竞争还具有行业性和技术性等特点。
公平竞争是我国金融业开展业务的基本原则之一,然而一些金融机构将不规范、不正当的竞争作为扩大业务规模和市场份额的手段。不同金融行业的不正当竞争表现形式各异,渗透到各个业务领域中。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表现形式:
1. 银行业的不正当竞争主要出现在存贷款业务、票据承兑贴现业务、信用证发放、信用卡等各种业务中。例如,以提高或变相提高利率、赠送物品、给予回扣等方式吸引存款;擅自降低中间业务收费标准,甚至出现不收取银行服务费的盲目让利现象。
2. 保险业的不正当竞争主要体现在同业机构之间的价格竞争不合理和利用外来力量竞争的不公平性。价格竞争不合理表现为通过降低保险费率、提高手续费、扩大保障范围和协议性承保等违法违规手段来争夺业务。利用外来力量竞争的不公平性主要表现为一些保险公司借助行政权力、私人关系等外部力量,促使客户投保,甚至通过向企业发放巨额贷款、提供担保和融资等手段来扩大市场份额。
3. 证券业存在返佣、年费炒股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我国目前反不正当竞争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 《反不正当竞争法》是我国反不正当竞争的基本法律,自1993年颁布以来,在鼓励和发展公平竞争、制止和预防不正当竞争行为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该法适用于各行各业,也适用于金融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2. 金融法律法规对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解释是指对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禁止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不仅包括《中华人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还包括其他部门法中相关的规范和条款。我国金融立法和监管机构在制定的法律法规中对金融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规范。
从金融业基本法的角度看,金融业四大基本法和监督管理法都涉及反不正当竞争问题,并对其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规定。例如,《商业银行法》第47条规定商业银行不得违反规定提高或降低利率,以及采用其他不正当竞争手段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保险法》第8条规定保险公司开展业务应遵循公平竞争原则,不得采取不正当竞争行为;《证券法》倡导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原则,明确禁止欺诈、内幕交易、操纵证券市场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信托业的有序竞争是基于诚实信用的,信托机构之间的竞争关系关乎信托业的存在和发展。
此外,我国还制定了一些具体规定,如《储蓄管理条例》第15条规定储蓄机构不得使用不正当竞争手段吸收存款;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制止存款业务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则》对银行业的不正当揽存行为进行了制止。
有奖销售的含义和本质,指出有奖销售是经营者在销售商品或服务时给予购买者额外奖励的行为,目的是促进商品销售。有奖销售的本质在于销售而非有奖,违反本质的行为应受法律禁止。此外,文章介绍了有奖销售的分类,包括附赠式和抽奖式有奖销售。
关于深圳经济特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修正)的发布
深圳经济特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文章强调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禁止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如片面宣传、冒充他人名义销售、虚假表示、限制竞争行为等。同时,鼓励社会监督,保护组织和个人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举报。此外,文章还强调加强市
中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实施及存在的问题。虽然该法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如旧体制的后遗症、法律交叉导致法律适用界限不清等问题。特别是利用不同法律交叉进行不正当竞争的行为给社会经济秩序带来了极大危害。同时,以海南椰风食品有限公司的遭遇
虚假宣传的法律责任。虚假宣传是经营者在商业活动中发布虚假广告,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和公认的商业准则。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经营者、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分别需要承担不同法律责任,包括罚款、承担民事责任等。若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无法提供广告主真实信息,则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