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给劳动者。
如果用人单位拖欠或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协商一致,变更劳动合同的约定内容。变更劳动合同时,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并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
1、提前30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提供有关生产经营状况的资料。
在裁减人员之前,应当听取工会或职工的意见。裁员总会对职工的生活等方面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裁员前应当咨询工会或职工的意见。
2、提出裁减人员方案。
裁减人员方案应包括被裁减人员的名单、裁减时间和实施步骤,以及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集体合同约定的被裁减人员的经济补偿办法。用人单位不得裁减以下人员: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人员;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3、征求工会或全体职工的意见,并对裁减人员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4、向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裁减人员方案以及工会或全体职工的意见,并听取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意见。
5、用人单位正式公布裁减人员方案,解除被裁减人员的劳动合同手续,按照有关规定向被裁减人员支付经济补偿金,并出具裁减人员证明书。
企业可以在两种情况下裁减人员:一种情况是企业濒临破产,被人民法院宣告进入法定整顿期间;另一种情况是企业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达到当地政府规定的严重困难企业标准。此外,企业在裁减人员时还必须严格按照法律和相关规章的程序进行。只有在具备法定条件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裁减人员时,裁减人员才是合法的,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的方式才是有效的。
党员干部的旷工行为及其处分规定。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旷工行为若情节较重将给予党纪处分。同时,党员干部作为劳动者,严重旷工行为可能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如果劳动者因为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而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的时间内,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同样地,如果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自应当订立无固
在确定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时,劳动合同中对工资有约定的,应按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相对应的工资标准确定。劳动合同中没有约定的,可由用人单位与员工代表通过集体协商,在集体合同中明确。
在确定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时,劳动合同中对工资有约定的,按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相对应的工资标准确定。劳动合同中没有约定的,可由用人单位与员工代表通过集体协商,在集体合同中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