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9条的规定,被用人单位辞退或解除劳动合同时,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劳动者。
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劳动者。
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劳动者。
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劳动者。
因劳动合同法第26条第1款第1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劳动者。
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劳动者。
对于以上情形,用人单位无需提前30天通知劳动者,也无需支付经济补偿。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6条的规定,劳动合同可以根据相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在符合劳动合同法第47条规定的情形下,用人单位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如果用人单位没有提前30天书面通知劳动者,还应按劳动合同法第40条规定向劳动者额外支付一个月的工资。
如果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法第48、87条规定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赔偿金是经济补偿的二倍。赔偿金的计算范围详见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27条。用人单位还应向劳动者出具劳动合同法第50、89条规定的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该证明的内容应符合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24条的规定。
因此,解除劳动关系需要符合以上规定,社保减员并不意味着劳动关系的解除。
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采取以下维权方式:
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如果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仲裁裁决一般应在收到仲裁申请的60日内作出。对仲裁裁决无异议的,当事人必须履行。
劳动纠纷必须先提交劳动仲裁委员会,仲裁不服之后才能告到法院。因此,如果劳动者对仲裁裁决不服,应当自收到仲裁裁决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如果仲裁机构以其他理由作出不予受理的裁决,当事人可以凭该书面裁决在15日内向法院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关于约定解除合同条款的限制。前者规定当事人可以协商一致解除合同并约定解除合同的条件,后者详细列举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多种情形,包括协商一致、劳动者提前通知、用人单位违法等情况。同
劳动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九条中关于劳动合同解除时的工资结算问题。规定要求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应一次性付清工资,而时间节点不必是当天。当用人单位破产时,劳动者有权获得工资支付优先清偿权。此外,用人单位不能随意克扣劳动者工资,只有符合规定的情况下
劳动者能否同时在两个公司入职的问题。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可以与两家公司建立劳动关系,但需满足一定条件,如前一家单位无异议且后一家单位知晓。用人单位可采取多种措施规避风险,如要求员工提交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劳动合同声明等。合法解除双重劳动关系的情况
关于解除劳动合同申请书的书写要点与注意事项。文章详细描述了甲方与乙方的基本信息和终止劳动关系的协议要点,包括合同终止的时间、补偿金的数额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企业辞退员工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的制作要点和注意事项,包括理由说明、解除时间明确、事实清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