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劳动合同法》和《工资支付暂行规定》,试用期期间离职的员工有权要求一次性支付工资,单位不得延迟支付。若单位要求延迟一个月支付工资,属于违法行为。员工可以向劳动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维护自身权益。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员工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员工在试用期内提前通知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后,单位应当一次性支付员工工资。
当员工擅自离职达到可以辞退的标准时,用人单位应当以书面形式送达离职通知书给员工,并要求员工在指定时间内回公司办理交接工作和离职手续。
用人单位应采取挂号信或EMS形式将离职通知书送达至员工信息登记的住址、身份证地址,或经济联系人地址,并保存好回执。送达日期以签收日期为准。若员工不签收或邮寄信被退回,用人单位应当保留邮寄信作为证据,以证明用人单位履行了通知义务和解除劳动合同的意愿。必要时,用人单位可以在报纸上登声明,自通告之日起满30天视为送达。
如果员工违反劳动合同中的保密义务或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用人单位可以申请仲裁,要求员工赔偿损失。此外,如果用人单位为员工支付了培训费用,而员工未到期离职,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员工赔偿培训费。如果员工未办理离职手续就到其他公司上班,造成原公司损失,原公司可以要求员工赔偿损失。员工擅自离职且未办理合法手续,应承担一定责任。员工应遵守法律程序办理离职,这是维护自身权益的最佳方式。
员工离职的相关法律规定和注意事项。员工在离职时需要提前三十天以书面形式通知单位,试用期内则提前三天通知。员工不需要因未签合同而缴纳违约金,但如果违反服务期或竞业限制的约定,可能需要支付违约金。同时,单位应结清工资,如拖欠工资,员工可维权。
正式员工离职手续办理的具体流程。员工需提前一个月提交辞职申请并进行工作交接,涉及保险清算、工资结算及解除劳动合同等步骤。试用期员工离职手续相对简单,需提前三天提交申请。其他形式的离职,如合同到期,无需提前提交申请,正常办理交接即可。同时,文章还提到了
试用期直接走人是否有工资及是否合法的问题。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相互了解、考察阶段。劳动者在试用期内直接走人是否有工资和是否合法,取决于具体情况。若因用人单位违法行为而离职,劳动者有权要求支付工资,此行为合法。延长试用期直接走人是否违法,关键在于
试用期直接走人扣多少工资合法的问题。劳动者在试用期内主动离职,用人单位有权根据其实际工作天数扣除相应工资,但扣除应当合理,不能超过劳动者已提供劳动部分应得的工资。如果是用人单位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导致劳动者不得不离职,则不能扣除工资,并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