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员工尚未离职,双方仍然保持劳动关系,员工可以随时申请劳动仲裁,追讨工资及相关损失。
2. 如果员工已经离职,并且拖欠工资超过一年,期间未采取其他追偿措施,一旦劳动仲裁时效过期,员工可能面临败诉的风险。
然而,如果员工在拖欠工资期间持续采取追偿措施,或向相关部门寻求救济,或存在老板承诺付款等情况,劳动仲裁时效可以重新计算,并且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追讨工资。
此外,如果员工曾经联系对方追讨工资,需要提供相应的证据,例如追讨工资的短信、电话记录和录音等,只要能够证明曾经向对方索取工资即可。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第一款的规定,以下是拖欠工资的法律后果:
1. 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未能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劳动者有权解除劳动合同。
2. 支付赔偿金。
根据《劳动法》第九十一条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有以下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情形之一,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其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和经济补偿,并可以要求支付赔偿金:
(1) 克扣或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
(2) 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
(3) 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
(4) 解除劳动合同后,未按照法律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
因此,如果用人单位无故拖欠职工工资,资方需要支付拖欠工资和补偿金(补偿金为拖欠工资额的25%),必要时还需要支付赔偿金(但前提是造成实际损害)。
劳动者提前辞职的通知期限和工资问题。劳动者应按法律规定提前30天递交辞职报告,雇主不可因此克扣工资。单位压缩工资若是为了限制劳动者离职或作为押金则不合法。用人单位存在克扣、拖欠工资等违法行为时,劳动者可寻求劳动监察部门解决,并依法维权。《中华人民共和
公司口头解除合同后不发工资的情况下,劳动者如何维权的问题。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应支付劳动者合法工资,如未支付则违法。劳动者可通过向劳动争议仲裁机关申请仲裁,如仲裁不服可向法院提起诉讼来维权。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工资支付暂行条例》
员工提前离职时,是否需要赔偿取决于员工离职的原因和超市老板是否存在违法行为。根据劳动法规定,如果用人单位采取暴力、威胁等非法手段强迫劳动,或者未按合同约定支付工资或提高劳动条件,或者克扣或无故拖欠工资,或者拒不支付延长工作时间的报酬,那么用人单位需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雇主不得克扣或拖欠员工的工资。如果雇主不支付加班费,违反了法律规定,员工可以申请劳动仲裁,但需要提供相应证据。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