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涉及劳动合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等问题引发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必须先进行仲裁程序。当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争议,例如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违约金或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时,这属于典型的劳动争议,应先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如果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义务的同时侵犯公司商业秘密并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为由提起诉讼,竞业限制条款可以作为独立的商业秘密保护措施存在,不仅限于劳动合同的组成部分。双方争议属于一般的商业秘密侵权纠纷,不受劳动仲裁前置程序的限制,用人单位可以独立进行民事起诉。因此,对于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义务同时侵犯商业秘密的情况,用人单位有裁讼上的选择权,既可以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诉讼。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以下劳动争议适用该法:
企业在使用竞业禁止条款保护自身利益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有相应规定或协议的企业应尽量将竞业禁止条款细化。在设置条款时要全面考虑,将所有可能性都纳入考虑,详细写入合同。
竞业补偿金是执行竞业禁止条款的前提条件,企业应明确规定竞业补偿金的问题。虽然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具体金额,但部分企业与员工在竞业补偿金问题上常常发生矛盾。一旦发生纠纷,员工可以以企业未支付补偿金为由自由离职。
在制定条款时,要注明一旦员工违反竞业禁止条款合同后的处理方法。一般企业没有在条款中明确注明处理方法,而是与员工有口头协议,这在法律上是不可靠的。
应在员工入职、进入核心岗位之前与其签订竞业禁止合同,而不是在员工提出离职后再补签。
我国关于竞业限制案件的仲裁与起诉程序。劳动争议案件中,包括因竞业限制引发的纠纷应遵循仲裁前置原则,当事人需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不服仲裁裁决的可向法院提起诉讼。但如涉及商业秘密侵权,可直接起诉。申请劳动争议仲裁需准备申请书、身份证明、劳动关
劳动争议前置程序的运作方式,包括劳动仲裁和调解程序。当事人发生劳动争议后,应先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若调解无果则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如仲裁结果不满意,可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用人单位和工会代表组成,协议达成后当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违反竞业限制是有起诉期限的,但这个期限不上追诉期,追诉期是刑事犯罪追究刑事责任的期限,违反竞业协议申请劳动仲裁的期限为一年。(三)竞业限制协议生效前或者履行期间,用人单位放弃对劳动者竞业限制的要求,应当提前一个月通知劳动者。
实践中,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承担违约责任的核心要素是提供证据证明劳动者存在违约行为;而劳动者是否存在违约行为经常会成为竞业限制类案件的庭审焦点。究竟如何确定竞业范围成为一大难点,在司法实践中,仲裁员和法官多考虑以下因素:。如果劳动者在职期间违反保密义务